正文 第84章 讓世界聞之色變的金融大鱷(2 / 2)

再比如1997年,遊資衝擊波又從泰國引發,並演化為亞洲金融危機。泰國從1992年開始全麵取消資本管製,為遊資的自由進出打開大門。接著,為了吸引外資,泰國又采取固定彙率製度,導致泰銖被全麵高估。同時,泰國動用外彙儲備彌補貿易逆差,這又導致外債增加。一旦遊資大量流出,外彙儲備勢必不足,必然導致泰銖貶值。國際遊資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先是大量借入泰銖,然後拋售,迫使泰銖大幅貶值,然後,再用少量美元即可償還借入的泰銖,從中漁利。泰國經濟由此遭到重擊,56家銀行被擠垮、泰銖貶值60%、股市狂瀉70%。運用同樣的招數,國際金融炒家連續攻擊了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印尼和日本等國與中國香港地區,其中僅有中國香港地區,因為憑借內地強大的外彙儲備支持,維持住了固定彙率,從而躲過了這場金融危機的浩劫。

曆數最近幾十年來遊資所導致的各種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可以看到,遊資所青睞的國家和地區,一般具有如下四個重要特征:

(1)該國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迅速上漲。

泰國在經濟危機爆發前,大量外資投入房地產,房地產貸款比例高達25%,但是房屋空置現象卻很嚴重。泰國股市、樓市都出現了過度繁榮的現象。

(2)外部資金大量流入該國國內,造成普遍的投資過度現象。

在1995年,韓國的投資總額占GDP的比例高達34%,1996年便超過了40%,由此導致電子、汽車等一些關鍵工業以及房地產出現生產能力過剩。

(3)在遊資危機爆發前,該國家已有持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

以泰國為例,在1990年一1995年,其GDP平均增長率高達9%,而且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泰國國民經濟已經連續15年保持高速增長。

(4)該國貨幣普遍被高估。

墨西哥在危機前實施盯住美元的彙率政策,導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遊資危機爆發,貨幣“內虛”的隱患立刻發作,彙率一瀉千裏。

對被攻擊國來說,國際遊資是巨大災難的製造者和國家財務的掠奪者。現在中國經濟的現狀也為遊資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比如人民幣升值預期、外彙儲備迅速增加……所以,中國要密切關注遊資的最新變化和發展,盡量避免遊資給中國經濟帶來危害。

每天多學一點點

“遊資”是一個令世界各國聞之色變的經濟“殺手”,隻要你的經濟出現適合它們生長的因素,它們就會傾巢而出,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你的財富而去,留給你滿目瘡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