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童精神病:用藥和治療的爭議(2 / 2)

不過,木藤供職的塔夫茨-新英格蘭醫學中心發表了一個聲明支持木藤。聲明說,木藤治療麗貝卡“是適當的,而且有著負責任的專業水準”。

深入調查揭真相

父母認為自己沒有錯,醫生也認為自己沒有錯,但在幾個月時間內麗貝卡就死了,其中必然有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為此,美國警方和社會服務部進行了多方調查。

麗貝卡就讀於波士頓以南20千米的維茅斯的約翰遜早幼中心。該中心的教師和職員回憶說,他們一再告訴麗貝卡的母親卡洛琳,麗貝卡昏昏沉沉,但是卡洛琳答道,這孩子太疲倦了,她一直睡不好。

在麗貝卡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麗貝卡的鄰居菲裏斯·裏普頓說,麗貝卡和她的哥哥、姐姐似乎都無精打采。“他們看起來就像幾個小機器人,搖搖晃晃,昏昏欲睡。我就說,‘唉,他們看起來不太對勁。’但是,誰知道是怎麼回事?”

調查中木藤告訴警察,當卡洛琳告訴自己,她把麗貝卡晚間服用可樂定的劑量從2片增加到2.5片時,木藤感到非常吃驚。木藤隨即警告卡洛琳,增加劑量可能會導致麗貝卡死亡。但是,卡洛琳告訴調查人員卻是不同的事實。她說,木藤告訴她在夜間可以給予麗貝卡和她的姐姐額外的可樂定以幫助她們入睡。

不過,在調查時,維茅斯的沃爾格林藥店(美國最大的醫藥連鎖店)的藥劑師回憶道,木藤曾兩次向他抱怨,卡洛琳請她多開一些可樂定,當然這並非是她重開處方的原因。一次是卡洛琳說她丟了一瓶藥,另一次是卡洛琳說水泡進了藥瓶,把藥都給毀了。當然,這兩次木藤都重開了處方,但此後她開始把可樂定處方由過去一次開30天的用量縮減到一次開10天的用量。

調查人員發現,2006年8月16日沃爾格林有一張35片可樂定的處方,是供10天之用,而在此前一天卡洛琳已經獲得了10天劑量的可樂定。沃爾格林藥店的發言人蒂發尼·布魯斯說:“處方是手寫的,是由醫生開出。而且所有使用該藥的信息都告訴了家長(卡洛琳)。”

麗貝卡死後,警察在其家中的藥盤中僅發現了7片可樂定,但藥劑師說應當還有75片。檢察官說,所有這些表明,在一年的時間內卡洛琳比她所應當得到的可樂定多出了200片。

然而,卡洛琳的律師邁克爾·鮑博說,麗貝卡的父母是簡單的人,不懂得詢問其孩子的醫生。夫妻二人都失業,他們靠社會福利和殘疾救助費生活,住在政府的資助房屋。邁克爾在2005年就受到指控騷擾其繼女,正等待審判。他稱自己患雙相情感障礙和一種狂暴症。其妻卡洛琳則對警察說,她患有抑鬱和焦慮症。

邁克爾的律師約翰·達雷爾稱,“他們(邁克爾和卡洛琳)都不是那類能上因特網向網絡進行醫學谘詢的人。他們是這樣一類人,他們去看醫生,醫生即是上帝,他們隻按醫生所說的來做”。

爭論不會結束

麗貝卡的死再次激起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關於兒童精神病的論戰。麗貝卡之死不僅僅是一名孩子的悲劇,它還提出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兒童的精神衛生狀況。像麗貝卡這麼小的孩子能否準確地診斷為精神疾病?對這麼小的孩子用藥僅僅是其父母為了自己的方便和安寧嗎?而且,這麼小的孩子是否能用像成年人一樣劑量的精神病藥物?

華盛頓兒童研究和治療中心的醫學部主任喬恩·麥克倫蘭說,對情緒和行為有問題的孩子用藥是一件最容易做的事,但是卻並不總是一件最好的事。在某種程度上最好是教會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一些精神病學家認為,在傳統上對青少年和已成年者診斷的雙相情感障礙,已經發展到對幼兒診斷。有些專業人員因此感到困惑。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兒童精神病學家、副教授奧斯卡·B·巴克斯坦認為,對一個孩子要判斷其隻是生氣還是雙相情感障礙,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美國馬薩諸塞總醫院兒童雙相情感障礙研究項目主任珍妮特·沃茲尼亞克認為,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因為該病可能導致社會和學業麻煩,並產生濫用藥物、犯罪和自殺。當考慮對幼兒診斷和治療時通常要監管的是不治療和不幹預的危險。

看來,醫療、法律和社會各方麵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兒童被藥物濫殺的悲劇並不會止於麗貝卡。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