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慈,皇家後羿,愛新覺羅氏的後人,祖輩是哪位親王現在已經不知道了,在暗月青雲的組織裏原先的職位不低,本是專門負責管理宗教事務的。暗月青雲的中心一直潛藏在莒市的某個位置,但是不為外人所知道,甚至濟慈都不知道,雖然濟慈算是中層幹部。
濟慈來到莒市的原因,並不是組織的派遣,而是自己要來的。當時暗月青雲的老宗主陸子良還活著。陸子良雖然也是陰險小人,但是對待組織內的人還多少有些人情味的,內部人員隻要不是犯下嚴重的錯誤一般不起幹涉,而且如果有重大發現的話還會重重有賞。陸子良這人就有點像西遊記裏那個貪圖唐僧袈裟的金池長老似的,對好東西的渴望那是無止境的。
濟慈來莒市的原因,起初不是衝著先天八卦門來的,而是衝著洛山上的白雲觀來的。濟慈的家傳寶貝叫“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而這白雲觀裏的道士有樣寶貝是能破這樣東西。濟慈來到莒市就是為了看看這白雲觀的牛鼻子老道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所有人會被一根無形的線牽扯到了一起。
濟慈來到莒市,進入洛山那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暗月青雲的勢力之大絕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暗月青雲的人,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和各行各業,這些人恪守著組織的秘密,在每個行業每個地方暗暗的搜集著民間的珍奇。但是能做出來的事情絕對是能影響到每一個人。他可能是你單位的領導,也有可能是大街上掃地的環衛工。他可能是是奇門異術,也有可能是奇門遁甲的高手,也可能是有著絕藝的人,或者家裏有些珍奇異寶——但是有一點事相同的,那就是這些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絕對是不起眼的人物,但是往往在關鍵的時刻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濟慈當年加入暗月青雲,除了自己身上的寶貝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文革剛結束,自己心惶惶無所依托,所以當這組織找上門來時,他毫不猶豫的加入了。
濟慈來到莒市以後,發現這白雲觀的老道倒是非常良善的一個人,與世無爭,倒像個真正的世外仙人一般。濟慈不但沒有惡意的對待他,反而深受觸動,因此下了決心要淡出暗月青雲的事務,專一從事佛法的修煉,由是佛法精進。
後來在李胖子的牽線下,濟慈和師父相識。
三人聚首以後,才互相交了底。李胖子對濟慈的身份很是感興趣,也很是震驚,想讓濟慈引薦引薦,自己也想進這暗月青雲,因為當時李胖子生活壓力大,想多弄些錢,但是濟慈卻力勸李胖子不要再進這組織裏來,李胖子也隻是一時興起,聽濟慈勸阻自己也就沒往心裏去。
濟慈對師父倒是很感興趣。師父那是什麼道行?掌管先天八卦門,洞悉三界,濟慈那點兒佛法修行自然不在師父的話下,因此和師父學了幾天道,就自封了個“道家和尚”。不過師父對佛法定人心這件事情倒是非常上心,至於為什麼上心,第一次在陰陽司裏困住邪煞的時候我見識到了,當時在陰陽司裏濟慈的佛經一出口,我們所有人都被定住了。
不過,最另師父擔心的,是濟慈身上的寶貝,“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
陰陽司的進出口一般是陰陽絕對平衡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在全國有九千多處,最多的地方就是莒市。濟慈並不知道自己這家傳寶貝有什麼用處,當初暗月青雲找到自己的時候要自己交出九龍杯,當自己開始掌管暗月青雲的時候這九龍杯又被退回了自己的手中。
師父在定林寺一見這九龍杯就嚇了一跳,首先這件東西的材質就是極品,其次這杯子的靈性靈氣絕非人間之物。
那麼濟慈的家傳寶貝,“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牽扯濟慈的祖上,也牽扯到康熙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故事,叫做“三盜九龍杯”!
這個“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其實實際上叫“溫良白玉盞,透體九龍杯”,因為三盜九龍杯的故事太出名,京劇和評書多有敘述,因為在曲藝上的倒口的原因,這個“白”在曲藝上念“薄”的音,因此後世才出了個“溫良薄玉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