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者來信(1 / 1)

讀者來信

尊重群眾意願,才能走好群眾路線

現在往往有一種情況:幹部為群眾辦了事、費了心和力,但群眾卻並不領情,甚至覺得自己的利益被損害了。對於這種情況,幹部肯定覺得很冤枉,認為自己“好心沒好報”。究其原因,並非幹部辦事能力有問題,也不是群眾在故意“挑刺兒”,而是因為隨著社會發展、物質水平提高,吃飽穿暖,已經不再是群眾的全部追求。當群眾訴求越來越多元化,而一些幹部則還固守著舊思維、舊方法,既不能對“冷暖”二字作與時俱進的理解,也不願意對群眾意願作深入分析與解讀,如此一來,當幹部的付出不能對應群眾的需求,也就隻能是等於白費。

這種情況的出現,恰恰給我們如何走好群眾路線提了一個醒。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幹部,不能想當然地把“為民做主”理解為“替民做主”。服務群眾,首先要尊重群眾的意願,隻有真正把自己融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對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群眾服務,才能有的放矢;工作上的努力付出,才不至於遭遇無人領情的尷尬。 (河南 萬光武)

培養年輕的黨務工作者是關鍵

近日,筆者調查近百名機關年輕幹部:你願意做黨務工作嗎?調查顯示:有76%的表示“不願意”,隻有7%的明確表示“願意”。

年輕幹部不願意做黨務工作,原因在於認識上有偏見,認為黨務部門任務重、工作難度大、地位不高,且難有作為。這既反映出當下年輕幹部對機關黨建工作的認識和態度,同時也將影響機關黨務幹部隊伍建設和機關黨建工作開展。

加強機關黨建工作,保持機關黨建工作的延續性,培養年輕的黨務工作者是關鍵。廣大黨務工作者要樹立“以作為求地位,以地位謀作為”的思想,在黨務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充分發揮黨務工作服務中心工作的作用,善於用黨的理論方法破解各種工作中的難題,充分展示黨務工作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輕機關幹部來做黨務工作。各級黨委要關心黨務幹部的成長進步,讓年輕幹部願做黨務工作,想做黨務工作,會做黨務工作。

(上海 錢立功)

清理審批事項不能玩“數字遊戲”

近日,某報紙以《行政審批,看誰最少》為題,對某省十幾個市的行政審批事項保留進行公開對比。有的市保留了360多項,有的市保留事項僅49項。言下之意,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市就是行政審批簡政放權工作做得最好的市。

其實,按照立法規定,同一個省內無立法權的地級市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均是法定的,不會有太大差別。但是,現在有的市為了成為某一範圍“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市”,競相人為地壓縮、減少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數量。有的市在明知無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情況下,就在“合並”上做文章。如某市將市發改委七八個法定的行政審批事項,合並成一個項目叫“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及招標範圍、方式、組織形式核準”;將市民宗局十一個法定的行政審批事項,合並成了一個項目叫“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及其他相關業務審批”等。公布的行政審批事項名稱不倫不類,也沒有法定依據。

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是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實際貫徹落實過程中,卻出現了上述現象,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行為,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傾向,也是一種違背法律規定的行為,應當予以糾正和製止。

(山東 任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