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長田包包寨見聞(1 / 1)

1月24日,我們起居一切照舊。草草地吃過早餐後,一行八人就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包包寨子。

包包寨是一個苗族村寨,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苗族。村民們擇半山而居,住房清一色是石頭砌成。進村的路,都是用光滑的石板鋪成。三三兩兩的小孩,用詫異的眼光上下打量著我們。老頭老太太們,則叼著一杆旱煙,時不時地向我們抱怨生活的艱難。青年漢子們,抽著我們遞給他們的煙,謹慎地算出他們各自心裏都裝有的那本生活賬。

經過八九個小時的調查訪問,我對包包寨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基本問題如下:

一是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村民不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文化教育。以楊建城家為例,其兒子在上小學二年級,當我問他父親關於他兒子的教育情況時,他一笑而過,說“成人在天”。村裏學生的考試成績,最高者為語文47分,數學41分。

二是村民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為粗放經營。沿途所見,村民所種油菜皆為撒播,沒有進行精耕細作,這也是造成村民溫飽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是村民對科學文化和技術知識基本不清楚。當我問及其為什麼沒有養豬時,他們回答養豬發病多。村民根本沒有養豬預防疾病的經驗,且豬圈的設計不合理,既不通風,光照也差。

綜上所述,包包寨是一個長期貧困的村寨,大家想脫貧致富也不是一時間的事。在脫貧致富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政府指導為主要方向,引導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也必須注重科學文化的教育。這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方法。沒有科學文化教育去談脫貧,一切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吳偉東2006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