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前 言

經濟學的曆史很短,隻有200多年。1776年,英國人亞當?斯密(1723~1790)寫了一本書,叫《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大家熟知的《國富論》。這本書被公認為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亞當?斯密也就成了“經濟學之父”。

經濟學發展很快,成立後短短兩百年內,已形成了諸多的分支和流派,加上經濟學家喜歡把數字轉化為圖表和模型,這樣一來,在普通人看來,經濟學就顯得高深莫測,讓人望而卻步了。

事實上,經濟學不是一門難懂的學問。在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弗裏德曼眼中,“經濟學是一門迷人的科學,最令人著迷的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如此簡單,隻要一張紙就可以寫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經濟學》中曾用一輛汽車解釋全部的經濟學道理。薩繆爾遜則開玩笑說,如果能教會鸚鵡說“需求”和“供給”這兩個詞,這隻鸚鵡就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學家。

由此看來,經濟學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也不是和我們毫無關係。經濟學研究的是我們身邊的世界,它揭示的是複雜世界背後的簡單道理。簡而言之,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以及如何將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源稀缺的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環境惡化,戰亂不斷,國際風雲變幻……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可以歸結到資源稀缺這個現實上來,都可以從經濟學的視角找到合理的解釋。也可以說,正是由於這種稀缺性的存在,才有了經濟學的出現,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就是要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優配置。

經濟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小到家庭消費、生產經營,大到國際貿易、宏觀調控,都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薩繆爾森說得好:“學習經濟學並非要讓你變成一個天才,但是不學經濟學,那麼命運很可能會與你格格不入。”無論是政府決策,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我們都可以從經濟學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經濟學漸漸地火起來了,現在連一些普通賣菜的小販都知道通貨膨脹了,CPI也成了街頭大媽嘴裏的尋常詞語,經濟學漸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流行起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學的魅力正與日俱增,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經濟學的緊迫性。

基於此,我們編寫了這本向廣大讀者普及經濟學知識,擴大閱讀視野,容趣味性、專業性、全麵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經濟學普及讀物。

在本書中,我們以當前最權威、最專業的經濟學著作為藍本,以經濟學的核心概念為主線,寓深奧的經濟理論於精彩的案例中,讓你在輕鬆愉悅中學到最有用的經濟學知識,充分領略經濟學的思想魅力。

本書內容涉及供需關係、價格與價值、選擇、市場、廠商行為、競爭與壟斷、需求與消費行為、消費與偏好、宏觀經濟數據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學概念,既是一本全麵翔實的經濟學知識普及讀本,同時又是一本指導經濟生活,科學實用的工具書。希望本書能夠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幫助。

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廣泛參考了現有的經濟學著作以及相關網絡、報刊的案例、材料,在此向諸多專家及學者深表謝意。由於編者知識及經驗上的局限,本書難免存在錯漏及不足之處,還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