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長三角濱海地區出入境旅遊存在的問題
(一)三省市間出入境旅遊規模仍存在較大差距
經過前麵對三省市出入境旅遊現狀的分析,發現這三個省市無論在出境旅遊規模還是入境旅遊規模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在出境旅遊方麵,2012年上海市與浙江省出境旅遊人數均已超過150萬人次,而江蘇省出境旅遊人數還未突破百萬大關,這顯然與三省市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情況存在差異有關,也與各地區開放度,生活消費觀念存在差異有關,導致對娛樂休閑方式的選擇不同。在入境旅遊方麵,浙江省和江蘇省更有優勢,上海市的自然景觀,人文曆史遺跡相對其他兩省來說較少,因而在入境旅遊吸引力上相對薄弱,特別是在進行旅遊宣傳時那些旅遊資源更豐富,更具多樣性的地區也更能吸引境外遊客的眼球。另外江蘇,浙江兩省在旅遊基礎設施完善、入境手續辦理簡化、景點免票參觀管理上有所側重,更便於入境遊客在各旅遊景點之間自由觀光遊玩。
(二)出境遊目標市場和入境遊客源市場結構單一,中遠程旅遊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
長三角濱海地區出境遊目標市場和入境遊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及港澳台地區,歐洲,北美甚至非洲國家還甚少涉及。對於出境遊遊客來說,選擇亞洲國家或地區進行短途旅遊既省時又省錢,在滿足放鬆休閑需求的同時還能買到價格更為低廉的旅遊產品,但長三角濱海地區居民的消費潛力和精神享受需求巨大,因而出境旅遊市場可以開發出性價比更高的中長途旅遊。而對於入境遊來說,遊客客源市場局限在亞洲國家或地區不利於地區內外彙收入增加和旅遊城市知名度提升,而長三角濱海地區不僅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還擁有豐富的東方曆史文化遺產,這些都足以吸引歐洲、北美,非洲等國遊客入境旅遊消費。另外,這些國家的遊客對旅遊景點的環境質量、交通設施和酒店服務質量都有更高要求,三省市應為吸引境外遊客中長途旅遊做好策劃和準備,使其不虛此行。
(三)出入境旅客的旅遊消費層次較低,缺乏深度文化交流
長三角濱海地區出入境旅客在旅遊途中以購物消費為主,缺乏跨境旅遊應有的深層次文化傳播和交流活動,僅以滿足物質需求為目的的出入境旅遊亟需改變。對出境遊遊客來說,這種購物消費往往是一次性的,遊客回到境內獲得的文化體驗和精神滿足十分有限。對入境遊的遊客來說,由於各省市旅遊區對旅遊產品的研發能力不強,使得這些旅遊產品的主題性、差異性和係列性不高,缺乏吸引力,而旅遊產品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曆史內涵也未充分體現,且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擺脫外貿附庸的地位,致使入境旅遊的遊客們購買欲望大打折扣;其次景區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也亟待提高,熟練的英語溝通能力缺乏,所以入境遊客的旅遊消費也局限在付錢買產品上;再者這些省市的旅遊景點缺乏便利和足量的外幣兌換點,也給習慣於持卡消費的境外遊客帶來諸多不便,限製了入境遊客的購物熱情。這樣,遊客即使想在異國他鄉做文化交流也有心無力。
三、改善長三角濱海地區出入境旅遊的路徑
(一)明確旅遊產權,搭建出入境旅遊產權交易平台
改善長三角濱海地區出入境旅遊現狀必須從明確旅遊產權開始,這對入境旅遊來說更加重要。一個旅遊景區的管理方會涉及到當地旅遊局、工商局、環保局等多個部門,大部分旅遊收益也被充當當地重要的稅收來源,很少留餘給景區進行後續維護和產品開發;而一些旅遊企業則經營管理不到位,卻利用管理部門職責缺陷擾亂出入境旅遊市場,爭相逐利,因而必須改變當前旅遊產權界定不明的狀況。為此,首先應出台相應的旅遊產權法律法規,確定好各地區旅遊資源所有權、經營權歸屬、收益分配及處置方式,明細旅遊利益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從製度上為旅遊產權交易奠定基礎。其次可依托海南旅遊產權交易所的先行經驗,在長三角濱海地區也建立起初具規模的旅遊產權交易平台,以便尋求更多國外知名旅遊企業,旅遊開發公司的加盟,不僅可以改善地區內旅遊景區的管理模式,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入境參觀,而且也有助於擴大該地區在境外的知名度,帶動區域內出境旅遊的合作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