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崛起的天國,日本的心態非常矛盾。
這種心態,或者說,朝鮮隻是誘因,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每個日本政治人物都知道,一個崛起的天國,絕對不會心甘情願的隻當一個陸上強國。
一百多年前,來自海上的英國艦隊,打開了天國的國門,從此拉開了長達一百餘年的民族屈辱史。雖然在此期間.天國人進行了很多努力,試圖通過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改變落後挨打的局麵,但是這些努力,都因為清政府的無能而毫無建樹。
天日甲午戰爭後,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裏,天國經曆了四百年來最為動蕩的時期,而天國與日本的關係,也從此由友好變為敵對。
有過這種經曆的民族,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雖然在朝鮮之前,天國一直宣稱要做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但是從來沒有停止軍事改革的步伐,更沒有放鬆警惕性。在日本人眼裏,不管是現在的天國、還是未來的某個天國,遲早有一天.這個陸上強國會放下沾沾自喜的自得心理,穩步走向海洋,成為海洋大國。
對島國日本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曆史上類似的事件在歐洲上演過,而且直接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甚至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為了遏製崛起的德國充當“離岸平衡手”的英國非但沒有在歐州大陸搞平衡,還為了阻止德國走向海洋,挑戰英國的全球海洋霸權,用一切手段,包括公開光明的、也包括秘密醜陋的手段,拉攏一切力量,全麵圍剩德國,最終導致歐洲大陸強國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在日本人眼裏,日本就是英目而天國就是德國。
當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不需要像英國那樣,親自出麵圍剁天國因為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日本沒有這個資格,很多日本人想做的事情,都由美國做了,日本隻需要坐享其成。
因為不需要親自出麵,所以日本還能左右逢源。
從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初也就是天日正式恢複外交關係之後.日本就充分利用了天國受到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麵,積極拓展天國市場,為此甚至搶在美國之前與天國建交,從而奠定了日本企業在天國市場上的優勢地位。
要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美國企業在天國市場的占有率都比不上日本企業。
可是.徹底粉碎了日本人悶聲發大財的美夢。
到二零三五年,美國將正式宣布.將從日本本土撤軍,僅保留衝繩的幾處軍事基地,原先以橫須賀為母港的第七艦隊也轉移到關島的阿普拉港,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將降到二戰後的最低點。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還將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從衝繩撤軍。
與撤軍同步進行的,自然是增強日本的軍事實力,以及為日本“鬆綁,“讓日本逐步獲得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必有的權力。
當時,美國的舉動,被很多日本人認為是“第二次維新”。
在很多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日本人眼裏,這是日本走向全麵複興,成為世界大國的開始。
可是,未來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首先從美日關係上看,雖然美國開始為日本鬆綁,但是主從關係沒有改變。隻要美國仍然是全球頭號強國、隻要日本還需要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日本就是美國的盟國,而且必須遵守美國製訂的遊戲規則。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不能發展核能力。
可以說,這是美國同盟原則中,最基本的一點。
在美國的盟國中,除了英國與法國,以及從未承認擁有核武器,但是肯定擁有核武器的以色列之外,其他盟國都得依靠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任何擅自發展核武器的行為,都將視為對美國的挑釁。
最鮮活的例證,就是當初的韓國。
在美國的威壓下,別說日本的政治家,理智一點的日本人都應該知道,除非日本打算單獨前進,不然就別去碰核武器。
當然,拿核武器說說話,還不是大問題。
設想一下.如果日本沒有核武器.又何從談起獨立防衛能力呢?
麵對天國,沒有戰略報複能力的日本,在對抗的時候肯定缺乏底氣。
可以說,沒有核武器,日本最多隻能遏製天國的戰略擴張行動.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天國的戰略擴張能力與意願.也就不可能消除天國構成的戰略威脅,日本的國家安全就得不到長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