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克·博伊爾認為金錢會扭曲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於是,他開始了一整年完全不花錢的生活。出乎他意料的是,一年後,他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開心、健康和滿足。他寫了一本名叫《一年不花錢:我的無貨幣主義生活》的書,並用稿費成立了一個叫“免費經濟”的組織,該組織利用網站向世人介紹無錢生活的理念,並為組織成員相互分享技能、個人物品和住處提供一個平台。如今,已經有162個國家的人在嚐試他的這種做法。馬克·博伊爾:當時我碰巧搬到了英國,然後在一家有機食品店找到了一份工作。這讓我有機會與許多主張保護環境的人接觸,這些人常常會對事情提出質疑。你知道嗎,那是我第一次聽說蚯蚓、蜜蜂這一類東西。我學了六年的經濟學,卻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真實生活中的經濟學。這一切讓我審視我們生活方式的點點滴滴,還有金融體係的各個方麵。到了2006年,我在想,“我要獻身於什麼事業呢?世界上有許多重大問題有待解決,從血汗工廠到工廠化農場,還有生態失衡,我將為哪一樣傾注我的激情?”我後來意識到這些隻不過是一些表麵現象,它們源自更深層次的一種依賴,而那種依賴讓我們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自然界之間處於分割狀態,在我們得以與我們所見以及自然界重新建立起聯係之前,情況不會發生什麼變化。我有過瞬間的恍然大悟,意識到讓我們處於這種分割狀態的最大因素就是……是金錢。金錢給了我們一種獨立的錯覺。獨立本是一件好事,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必須依賴在遠方的人們,今天,我們所有人都不可能靠自己生存。我們總是談論金錢的好處——報紙每天都在說——但我們卻不討論它帶來的後果。我意識到如果我不首先親身在一個被金錢驅使的世界裏過不花錢的日子,看看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那空談金錢帶來的後果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我下定決心過上一年不花錢的生活。這一年結束後,我最大的問題是自己還能不能回到這個貨幣世界中。有幾個月真的很難,後來我發現自己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這也是我在第一年結束後仍繼續那種不花錢生活的原因。從許多層麵上說,那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經曆。
正文 不花錢更開心(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