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缺乏相應的技能素質。很多農民工在進城就業前,沒有經過任何技能培訓及職業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加上文化層次不高,隻能從事一些低收入、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且常會導致一些生產事故的發生。
4.經濟待遇存在歧視。農民工大部分是生產一線的工人,但經濟待遇與正式職工相比存在一定差異。如正式職工能按規定享受節假日,節假日加班有加班工資,而農民工卻很難有同等待遇,甚至還存在工資拖欠現象;單位發放福利、獎金等,農民工都會減半發放,農民工總是被放在“二等線”上。
5.工作環境和居住條件普遍較差。有些企業生產條件差,生產車間粉塵超標,空氣質量差,影響農民工的健康;有些企業農民工居住環境差,宿舍擁擠、沒有相應的衛生設施、食堂飯菜質量差,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民工的思想情緒和工作熱情。
6.業餘生活單調。由於大部分工業園區地處郊區,交通不便,同時由於收入不高、工作勞累等原因,許多農民工把看電視、打麻將、打牌作為業餘時間的主要消遣,業餘文化生活單一,對外界信息了解少。
三、關於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1.提高農民工社會地位,改善農民工生存環境近幾年,各級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但是,傳統的戶籍製度和社會保障製度使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並不能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因此,要改變農民工的弱勢地位,改善其生存環境,最根本的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戶籍限製,讓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待遇。
2.完善各類社會保障製度,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雖然按政策農民工可參加社會基本保險,但由於缺乏強製性,一些用人單位不按政策執行,對此,政府應將農民工納入社保體係,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農民工辦理各類社會保險,特別是有必要為農民工建立臨時性、應急性的社會救濟,為其在遭受意外傷害、大病或失業期間生活拮據時,提供適當的幫助。同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須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開展經常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保障農民工的人身安全。
3.維護農民工權益,杜絕克扣、拖欠工資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難題,要從根本上規範勞動力市場中的雇傭關係,勞資雙方要簽訂正規、有效的合同。可成立農民工管理和維權機構,幫助農民工維權。政府要定時抽查檢查,開展經常性的工資清欠工作,還可設立農民工投訴熱線,維護好農民工的權益。
4.加大對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有序組織和技能培訓力度為增強農民工擇業的主動性、減少流動的盲目性,在農民工主要輸入地建立農民工需求信息庫、在主要輸出地建立勞動力信息庫,並加強彼此間的協作與溝通。政府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及時、準確的務工信息和務工崗位,減少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另外,要實施好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在輸出和輸入地都應設立培訓機構,在工作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工進行崗位和技能培訓,使之成為有知識,有技術的產業工人。
5.解決好農民工看病就醫難和子女就學難問題
針對農民工看病就醫難的問題,可以將社區醫療的範圍擴大,讓農民工就近、便宜地看病,並適時將農民工納入醫療保險的範疇,讓他們和城市人一樣,看病可以報銷醫藥費。醫療衛生部門還應對農民工比較集中的企業加強公共衛生檢查,為農民工提供日常醫療服務。針對農民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負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建議政府製訂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對違規收費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要及時予以查處;農民工子女在城裏上學,要以全日製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並應做到就近入學,適當減免有關費用,以方便農民工子女就讀。同時,要積極扶持民辦學校和農民工學校,在辦學場地、教學設備和辦公經費等方麵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1]劉傑甘肅農民工問題調查報http://www.gstj.gov.cn/doc/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1[2]錢文榮張黎莉,家庭式遷移背景下農民工的工作———家庭關係———對浙江省17位農民工的訪談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4)抓好“百村結對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