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菩提樹下談因果(1 / 2)

十月的秋風有些蕭瑟了,青山綿延,野草埋徑,四下寂寂偶有野鳥亂啼。

我和舍友打撲克賭輸的上學校後山買冬桃,結果我輸了,一個人來買桃。走在時隱時沒的小路上,想著天色還早,聽說這後山有山茶花,不如順便采些回去,姑娘們一準喜歡。這樣想著,慢慢偏離了小路,找了半晌,竟然山茶的影子都沒找到。垂頭喪氣準備買了桃就回去,才發現四下景致有些陌生,四顧一轉,更暈了,完全辨不清來時的路了。野鳥還在叫,聽起來卻有些陰森怕人。

又胡走一通,日頭漸漸西落了,這時竟然看到前麵鬆林裏飛簷鬥拱的露出一角掛了風鈴的簷角,有人就好,問問路就能回去了,加快了步子,順著青石鋪的路直走上去,到門口卻一愣,原來這是個小廟。

猶豫著走進廟裏,一個老僧持了大竹帚沙沙的在掃地,神情專注得讓人不好意思冒昧去打擾。東張西望了一會,看到側麵大蒲團上靜靜坐著個長發及腰的姑娘。忙走過去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然後問路。

聽完我的話,姑娘抬起頭來,一雙眼睛波瀾不興,唇角緊抿,一點笑意沒有:“來到這裏,我以為姑娘你喜歡佛法呢。”

我愣了愣:“喜歡,就是我對宗教就沒啥深入了解,隻是一種本能的領悟。”若有所思的轉頭看著一片秋葉悄悄落下來,像一隻小小的手掌,和上了它自個的影子。

耳畔姑娘的聲音不急不徐:“本能的領悟更重要,畢竟宗教是一種精神領域的事物,如果一定要從學術上研究,那麼就不是本真的感悟了,之前和朋友去過的那些寺院。總感覺偏離了我對宗教的基本認識,我覺得宗教就是單純的信仰。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想通過這個去獲得什麼。比如說求保佑求什麼的。不癡迷,就是最大的信……”

我順勢在旁邊的蒲團上坐下來,邊摳蒲團上的草,邊迷糊回說:“我對寺院最舒服的感覺是兩個小廟,各種清靜,嗯,就像現在這樣……清晨我去,院裏花木很茂盛,還帶著晨露……淡淡的香味兒……靜謐得像一片心靈的聖地……一塵不染的……那景象一直存在我心裏,瞬間心就靜了,各種的安寧,神馬都不用想,簷前有一棵梔子花,偶爾風吹落一兩朵,好像能聽到花落的聲音……”

……

不知不覺倆人聊了很多,才想起我要回去,驚跳起來問路。

姑娘淡淡笑了:“我叫蘇墨妍,別急,這裏我常來的,今天天色晚了,你回不去了,不如和我一起寄宿這裏,明天一早我給你指回去的路。”

也隻好這樣了,我又坐回蒲團:“我叫莫杳闌,墨妍,真奇怪我第一次看到你就有一種很寧靜的感覺,很柔和的樣子。”

聽起來她聲音有些奇怪和不屑:“是嗎?我倒覺得一個人的眼神必須有幹淨淩厲的感覺……不然感覺超級沒原則啊。”

我沒邊沒際的繼續閑扯:“就不和你說謝謝了,說謝謝好像生分了,能在這裏碰到,應該是前世修的緣分,隻是今天你幫了我,那我倆來世又會有什麼樣的緣分呢?佛教不是一直有因果輪回的說法嗎?……”

話被她一陣不耐煩打斷了:“累不累你?想什麼呢?我現在就什麼也不想想,寧靜好啊,你剛才說看到我感覺寧靜,我看你根本沒法寧靜……”

……

我心裏想著:還說我累,我成天亂想習慣了,想完就忘了,哪裏會累……難道我是個沒原則的人?有原則想想才真的好累……

呆想了半晌,我突然想起難道她是因為喜歡佛法來這裏的?順口問了一句。

沒想到她卻笑了,露出兩排整齊的白牙:“喜歡,不過也沒研究過,這裏空曠,我來找個清靜地方錄歌,這裏放得開。……也沒什麼,就隨便錄個幹音,自個錄了玩的,不專業,不過我喜歡……喂,你傻笑什麼?”

剛想說她笑起來真燦爛,老僧過來叫:“兩個姑娘,隨便吃點齋飯,一人收五塊錢。”

起身拍拍衣服,掏出買桃子的錢:“墨妍我請你吃飯。”

聽到她硬梆梆回了一句:“不用,我自個買。”一米七多的個,看起來挺威武。哈哈,我竟然想到用威武這詞形容她。

幾樣素菜,我吃得挺有味,瞟眼看她卻吃得似乎不大舒坦,看我盯著她,她倒像會讀心術似的,看老僧轉身沒看,悄悄給我說:“你看出來了,我就一吃貨,肉食動物,無肉不歡啊!”說著嗬嗬的又笑了,像一朵盛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