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從俘虜兵裏想起,陸陸續續地走出來三十多個人,他們來到小司馬跟前,有個百夫長模樣的人,說道:“將軍,你說的都是真的,我和這幾位兄弟都信。”
這個百夫長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原來他的老家在豫州,大旱的年景他為了活命,逃了出來;家鄉的變化他早有耳聞,家中的長輩早捎來信叫他回家,無奈他在冀州有了家室,要是自己逃離軍營,家人必受牽連,所以就這樣推托了好幾年,他才把家人送到了老家,本打算自己也要逃走,誰知戰爭又起,他也不得不隨軍出征。
百夫長的為人大夥都很信服,要是憑借著軍功,他早就成為了將軍,因他不會溜須拍馬,至今還是個百夫長,不過這支騎兵都很尊重他,就連騎兵的將領有拿不準的事情,還找他商量,因此他手下的士兵問道:“大哥,你說怎麼辦吧?我們都聽你的。”
百夫長沉思了片刻,毅然的說道:“齊國皇帝愛民如子,百姓安居樂業,家家都能吃上飽飯,這不是我們一生的夢想嗎?何況,袁氏從來沒把我們當成人看,連我們的糧餉都克扣,我們什麼時候在軍營裏吃飽過?事到如今,不如我們投降吧,也為了自己謀個好前程!不過我事先聲明,投降自願,要是願意回家的兄弟,我會為他求情,如何?”
他說完這句話,望向了一眾俘虜,這時田徑過來了,他說道:“袁軍的兄弟們,假若你們投降,待遇與我軍一樣,不光有糧餉,還有軍餉、津貼等福利……”
田徑又解釋了何為軍餉和津貼,俘虜們聽了很是高興,特別聽說當兵還能分田、置業時,當即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投降;還剩下的極少數俘虜,不是世家的子弟就是家中不愁用度的富人或者是袁紹的死忠,他們不投降也難為他們,田徑給他們發放了錢糧,這些俘虜兵已經微不足道了。
田徑徑直向那個百夫長問道:“看閣下很是受士兵的愛戴,定不是平凡之輩,能否告知您的尊姓大名,我向皇上推薦你,當今聖上是愛才之人,你的抱負定會得到施展。”
百夫長感激涕零道:“某家趙儼,感謝將軍推薦之恩,他日伯然有出頭之日,定謝今日之恩!”
田徑又對小司馬說道:“曹昂,你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我定會如實向上彙報你的功勞,升遷指日可待。不過,我看你的麵相如奮武將軍孟德公有幾分相似,不知你與他……”
曹昂含淚答曰:“稟將軍,那是家父。”
“難怪我看你有些眼熟,原來是曹公之子,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孟德公在天之靈也會感到驕傲。”
他們閑談了一會,田徑立刻帶領士兵們追趕撤退的百姓,來時他們兩千多人,回去時一萬多人,何況有了戰馬的腳力,沒有多長時間就追上了他們。
田徑他們返回後,立刻召開了簡短的軍事會議,他認為鞠義死後,袁紹還是會派追兵過來,因此他決定帶領四千士兵,進行阻擊敵人,副將測和曹昂、趙儼等人,繼續護送百姓撤離。
田徑的話引來諸將的反對,他們都知道留下來那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他把生還的希望留給大夥,這種做法怎麼不令人感動?所以,他的命令,大家這一次無奈的反對了。副將道:“將軍,這次阻敵的功勞就留給我老韓吧,想我從軍以來,還沒立下過大功,我也想博個爵位,留給我那幾個不爭氣的兒子。”
韓副將的話和幾個校尉的話都差不多,他們都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自己慷慨赴死。趙儼等一眾降將,看到齊國的這種思想,再想著自己在袁軍時的勾心鬥角,差距一目了然;同時他們也被田徑等人的精神感染了,趙儼等人也紛紛表示,希望留下來阻擊敵人。
就在他們還在爭論的時候,趙雲的斥候過來報告:“稟田將軍,征東將軍帶領二十萬人萬,星夜馳援,現大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特讓我等前來告知,命令你們就地休息,安排好百姓的生活問題,糧食物資馬上就到,堅決不能讓一個百姓餓著。”
田徑聽救兵的到來,他那一顆久懸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百姓們的安危,得到了保證。不讓百姓們餓著這件事情,就算征東將軍不說,田徑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從章武撤離後,除了擔負警戒任務的士兵外,其他的士兵都在幫助百姓們,並且做好一切後勤保障工作:每一次宿營,他們都把最好的地方讓給百姓們居住;每一次就餐,他們寧願餓著肚子也要讓百姓們吃飽。士兵們的種種舉動,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有的士兵衣服髒了、破了,自有人為他們洗刷、縫補;士兵們不肯先他們一步吃飯,百姓們寧願少吃一點,裝作飽了的樣子,也要將士們吃飽、喝足,好有力氣殺敵。
軍民魚水情,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隻有太祖領導的軍隊能做的到,所以他們被尊稱為“人民子的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