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人各有誌
十年**********結束後的三個年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的第一個春秋,中華古國在曆史的變革中呼嘯前進。國家在轉機中舉步,政黨在反思中探索,社會在陣痛中行進,人民在渴望中期待;工廠在整頓落後的弊端,農村在試驗脫貧的途徑,機關在批判陣舊的信條,兵營在探求強軍的新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美麗富饒的國土和十億勤勞勇敢的民族,都在希望中急切地尋覓一條向著繁榮和富強的境界飛躍的道路,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曆史轉折期特有的改革開放的豐富色彩。與此同時,社會的各個階層、世間的各色人等,又在經曆一場新的思想鬥爭和生活抉擇。解脫者的慶幸、受懲者的仇怨、勝利者的歡欣、失敗者的悲涼、開拓者的宏願、創新者的奮發、投機者的欲望、取巧者的得意、戀舊者的憤慨、保守者的惶恐……互相牽扯又互相爭鬥;各色各樣的思想、各色各樣的感情、各色各樣的觀念、各色各樣的追求,互相映照又互相碰撞。人們的心靈世界所呈現出來的是曆史變革期特有的思維搏奕,千姿百態熠熠生輝。
深秋佳季,星期佳日。古城的街街巷巷人群如潮摩肩接踵,市井的宅宅院院人影綽綽聲色濃烈。察看人們的衣貌——棉、毛、絲、綢、滌、錦、尼爭奇鬥豔,夏、秋、土、洋、中、西、古交相輝映,那是一幅幅無比瑰麗的風物畫麵;觀望人們的情態——吃、喝、談、讀、遊、玩、做生氣勃勃,苦、樂、悲、歡、哭、笑、怒異態紛呈,那是一幅幅極為生動的人世圖景。
座落在西城河畔的江濱公園,景色秀麗,遊人如織。
綠樹叢中,左依假山右傍荷池,矗立著一棟雕梁畫棟琉璃飛簷的仿古亭閣式建築,號稱“品茗館”,是公園內首屈一指的茶室,這裏,常年累月生意興隆。平常日子,那寬敞的水磨石地板的大廳裏便座無虛席,一到節假日,則更是人滿為患,另將一把把折迭椅擺滿廳室外的迥廊,經營服務人員大有接應不暇之慮。因為它的存在,那些業餘消閑或遊園賞景的人們有了歇腳、小憩、聚會、品茗、避日、躲雨的場所,使它不僅成為這座全城最大公園的標誌景物,而且被缺乏遊覽名景的古城市民視為掌上明珠。但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這顆被人珍視的明珠,卻被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事汙染失色了。瞧瞧吧,就在那些下棋聊天歡度晚年的退休老者、三五成群高談闊論的年輕小夥、攜袋背包遊園歇腳的外地旅客、伴妻攜兒合家度假的公職人員、聚朋會友品茗敘談的知識分子等等原本應是優雅閑適的畫麵中,會不時地插進一些格調拙劣的鏡頭——有招搖詐騙兜售各種奇裝異服、偽造首飾、電子手表、港澳錄音帶、尖頭皮鞋、人造包夾、滌尼布料等等時髦商品的,有嘁嘁私語進行糧、油、布、煤、煙等購物票證交易的,還有氣壯聲振地叫賣茶葉、煙絲、黃花、木耳、藥草、補品等等土特產的——真是商品泛濫人聲嘈雜,個體攤販見縫插針,昔日的寧靜雅致全被打亂了,攪得茶客們心煩意躁思緒不寧,時勢所釀奈何不得,隻好入鄉隨俗聽之任之。
星期天上午,秋氣豪爽。有兩位茶客來到前廳,在櫃台邊付了茶費,因主廳滿座,各人端著青瓷杯拿著折迭椅,遠遠地避開鬧鬧哄哄的廳室,在離此五十米遠的一角濃蔭樹下的石桌旁邊坐下來,服務人員隨後送來了茶葉和一個熱水瓶。
這是來自市屬磚瓦廠的兩位曾經炫耀一時的風雲人物,在最近兩天,因同時遇到了關乎各自身價地位變遷的麻煩事,且由於多年來同氣相求和同病相憐的命運,聚到了一起。
廠黨委祕書兼團委書記張達功,一位白皮細膚、身高體瘦、俊眉秀眼、頗有幾分書生風度的三十歲青壯年。他,不過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被****浪潮中斷學業的“三屆生”,到農村下放插隊後,憑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化了幾條高檔香煙,博得大隊支書的好感,在鄉下隻待了兩年多便上調回城到磚瓦廠當了工人。剛進廠時,被分配當機修車間學徒工,可他不專本行,卻熱衷於社會活動,鑽進造反派陣營搖筆鼓舌上竄下跳,很快成了這家“大老粗當家”工廠裏令人矚目的“紅秀才”,被調到新生權力機構革委會任“政工組長”。自此,他依俯於實力派當權人物湯炳權,投其所好亦步亦趨,深得對方賞識,被突擊入黨躍身為廠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四人邦”倒台之後,他又轉移目標,在“揭、批、查”運動中大顯身手,批判“老修正主義分子”王老廠長,揭查“****人物”劉忠才,配合湯炳權大刀闊斧整肅廠綱,立下汗馬功勞,成了“湯記同盟”的智囊參謀,被委以黨委秘書兼團委書記重任,並在工資調整中連升二級,真乃名利雙收。他在私人生活上也流而不俗,從感情和肉體上不動聲色地玩弄過包括知青女友朱鳳蘭在內的兩個美貌姑娘,其後,連連拒絕社會上慕名追求他的時髦女郎,偏偏甘與市園林管理所一位年長他兩歲的僑屬寡婦共枕,居住著高級公寓,過起優裕寬敞的日子。可想而知,其名氣地位和生活條件,別說在同時代青年人中間,即便在長他一輩的人中間,也堪稱鶴立雞群春風得意的人物了。他確實是這樣一種出類拔萃的年輕人——年紀不大而熟諳世情,才學不高而胸有城府,一雙眼睛盯著名、利二字,巧妙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標,熟練地駕馭生命之舟,繞開險浪避開暗礁,順風而上長驅直入,駛向閃著幸福之光的目的地。
然而,世上全知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任何人的一生旅程,不可能全是鋪滿鮮花美酒的樂園。今年以來,張達功似乎在經曆一個人生道路的轉折期,時勢的變革令他眼花繚亂惶惑失色且束手無策運籌無方。年輕廠長曾有為來廠任職,突然在他麵前矗立起一個精明強幹、才高誌大、襟懷坦白、凜然大度的同輩人形象,將他這位寄生在湯炳權卵翼之下的風雲人物一下子擠到了可有可無的位置,盡管有上司湯柄權的信任和撐腰,絞盡腦計周旋,費盡心機較量,仍然難以撼動曾有為開拓創業的雄風偉勢,而自身的奮力博奕卻總是敗績累累捉襟見肘。十多年來造就的圓熟城府大失效用,自以為是的超群才能難於發揮,將人量己,有如巍巍高山下的一杯黃土,使他的心靈終日陷入自慚形穢的逆境,內心既充滿嫉妒和憎恨,又感到無可奈何。
就在地鬱鬱不得誌的境況下,萬料不到,一個突然來臨的人事變故又從天而降,橫在他的麵前。前天下午,臨下班時,湯炳權把他召進書記辦公室,笑著通報他“曾有為奉令調職”的好消息。眼中釘終於拔除,他為此感到慶幸。接著,湯炳權委托他當信使去團結巷邀請劉忠才到湯家吃晚飯談要事,並交代他星期日上午去湯家商議要務。黨委書記請他這位心腹參謀商議要務全屬正常之舉,但獨邀他們的冤家對頭劉忠才當座上客卻事出反常。他一時不明緣由心中疑惑,小心地提出探問,卻見湯炳權抬腕瞧表,說了聲“時候不早,你趕快去劉家,想辦法把他請過來。至於關係到你的事情嘛,咱們明天再好好談一談。”便站起身來急著下班了。他心中疑團未解,但又不好再問,隻得騎上自行車直奔劉家執行使命。當晚,他應付了夫人要求一起觀賞二集港產電視劇後,吃過夜屑,洗過澡上床,大腦機器不停地運轉,久難入眠。湯炳權要約劉忠才談什麼?又要在自己身上打什麼主意?還不知其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但他預感到,曾有為一調走,廠裏領導層必將有一番重大的人事變動,究竟怎麼變?黨委書記湯炳權是不可動搖的權力中心,其意向一時尚難以猜度。今晚找劉忠才幹什麼呢?是警告?是控製?是拉攏?是重用?——這個權高威重的主子實在高深莫測;明早約我幹什麼呢?是苛求?是褒獎?是降格?是晉升?——這位計謀多端的上司實在難以伺候。千思百慮反複盤桓,動破了腦筋,最後才轉入自信自豪的心境。他自信,不論是政治水平、文化程度、知名度、信任感,他在湯書記眼裏都可謂首屈一指,量那個有才無識、憨頭憨腦的劉忠才望塵莫及不可匹敵,難道自己將要取代曾有為擔當廠長重任麼?莫非真如俗話所言“男子三十而立”,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成名之路的突破口就在眼前?……越想越像,越想越歡!不過,他雖然對自己的前途充滿自信,但這個想法萬不能向枕邊的嬌妻透露。隨著黨中央經濟政策的迅速改革,社會上逐漸衍生出一股崇尚錢財的邪風,身為僑屬的妻子依傍富翁家族的名望,對他的從政之路愈益輕視,常以偏執眼光對他大放厥辭,甚至不無奚落。為求一己之生活安定,他習慣於忍氣吞聲不計較,始終保持人各有誌、井水不犯河水為好,所以,此種尚未敲定的職位之變隻能作為隱私暫藏心底……。他終於在昏昏然的自我安慰中迷迷糊糊地沉入夢鄉。
可是,事與願違,現實跟他開了個不小的玩笑。今天一早,他興致勃勃地按約前往光明巷湯宅。湯炳權親自泡茶端點心,用充滿信任的微笑歡迎他。一切如常,見麵的氣氛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隻是從那張四方臉上聳動的眉心處向外幅射而呈現的表情中,感覺到主人心情的複雜。對話很快轉入正題。湯炳權以深謀遠慮的政治家風度侃侃而談,先是精僻地分析“驅曾”以後廠裏出現的大好形勢,接著是慨然透露上級將要對廠領導班子進行整頓的內部消息,最後是果斷地告知廠黨委需要順應時、決心重新組閣的基本打算。猶如晴天打雷夏日飛雪,他做夢也想不到**********的老賬會新算,自己會牽涉“三種人”之嫌,在權壇盟主預謀的“組閣”名單上位置一落千丈!多少年漚心瀝血的奮鬥,多少回名利進取的美夢,難道會在如今的一瞬間化為泡影?他大驚失色,思不清想不通,惶惑、委屈、震怒、忿懣,胸腔裏湧起一股怨氣,向來善於出口成章的靈牙利齒變得蠢笨粗劣,在主子麵前發起了牢騷:“什麼?老湯書記,你就這樣打發我這個有功之臣?廢掉我的黨委委員,撤掉我的團委書記和黨委秘書,讓我到劉忠才手下去當有名無實的副廠長?把我這把政治工作的高手放到勞而無功的業務堆裏混日子,難道我張達功在你眼裏變成了笨蛋和熊包!”湯炳權卻是處變不驚,一任他發完怨氣,親手剝了根黃澄澄的香蕉遞給他,用一種既嚴肅又和藹的表情,以一種既堅定又婉轉的語氣旁征博引說古論今,頭頭是道諄諄勸誘,向他闡述“小不忍則亂大謀”、“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之求不在急功近利”的人生哲理。最後,他聆聽了主子的一番推心置腹:“小張,這麼多年了,誰不知道你的大才大德?我們能夠在廠裏站穩腳跟,同你的突出貢獻是分不開的,我老湯不是無情無義之徒嘛!說一千道一萬,我把心都掏給你!曾有為任職十個月,咱們這一路原本響當當的政工幹部都被涼在邊上,誰內心不感到悲涼和痛苦?但是,在黨中央提倡改革的新形勢下,光控製政治部門,不掌管行政業務,那就意味著大權旁落。這是個嚴重教訓!我讓你免去黨團和政工職務,是為了適應上級對領導班子整頓的要求;我叫你當副廠長,是為了讓你熟悉業務圈子掌握行政權力。重任在肩啊!劉忠才算什麼呢?隻不過是形勢需要,借他那塊‘改革派’牌子,讓他當個過渡人物。過個一年半載,你副的就不能變成正的?黨內職務就不能恢複?你是明白人,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呀!相信你會理解我的苦心!”睿智的哲理、縝密的謀略、濃濃的情意、旦旦的信誓,似一台具有魔力的推土機,漸漸地推平了他那心田裏隆起的疙瘩和皺褶。他終於冷靜下來,在沉默中權衡利弊,在沉默中細嚼澀果,帶著一種是非難辨和喜憂參半的複雜心態,離開這座既給他溫存又給他威懾的宅院。
不想,巧得很,張達功剛走出光明巷不遠,迎麵碰上了石洪這位難兄難弟。
“石洪,去哪兒?”張達功忙打招呼。
“哪兒也不去。心裏不痛快,逛逛馬路,坐坐茶館,喝喝老酒。”石洪大白天睡眼腥鬆,臉色陰沉目光迷離,愛理不理地瞪了一眼,竟然不近情理地顧自揚長而去。
可憐的造反兄弟,碰到了同自己一樣的厄運,出於同病相憐,張達功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一把拉住他的胳膊,道:“好嘛,星期天沒事,跟你搭個伴,咱們上江濱品茗館喝茶去。”
石洪回過身來應道:“跟我搭伴?唔,咱們患難兄弟,行呀!”
就這樣,張達功伴著石洪,就近穿過楊柳巷,越過江濱中路,踏上公園小徑,來到顧客如雲的茶館。
車間主任石洪,粗壯彪悍的中年漢子。肥頭、大臉、寬肩、闊膀、絡腮胡、倒掛眉,渾身上下一股粗俗之氣。他是個血統工人,父母雙亡,沒讀過幾年書,識不了多少字,靠力氣掙工錢吃飯。三十歲那年,廠裏的老勞模魏忠善可憐他這個單身漢,曾千方百計替他說合了一門親事,但他生性嗜煙酒,化錢沒計劃,又不講究愛妻憐子,夫婦倆經常妙鬧,結婚笫四年,老婆就忍無可忍同他離了婚,帶走孩子另嫁他人。他沒了家庭的羈絆,反而覺得痛快自由,至今仍然孑然一身,是個出名的光棍漢。他進廠很早,是五十年代建廠初期的創業工人之一,但向來不務正業,幹活漫不經心,工作不求上進,當了十年工人,東進西出挑挑揀揀,製磚、製瓦、裝窯、出窯、燃料庫司磅、食堂炊事員等等,幾乎幹遍各個工種,仍是滿腹牢騷,勸之不聽罰之無效,搞得人事幹部沒主意,最後在王老廠長的嚴厲批評和適當照顧下,把他調到食堂、浴室供汽鍋爐當司爐工,因是無人管束的冷門崗位,倒也稍稍滿意地幹了幾年。他沒什麼業餘愛好,下班沒事就知道喝酒、猜拳、打樸克、聊閑天,尤其嗜酒如命,心裏高興時喝酒,碰到苦悶時也喝酒,喝它個一醉方休,然後擂桌罵人,口吐白沫昏然入睡。
然而,吉人自有天相。就這樣一位不三不四的小人物,十年前**********浪潮洶湧之時,竟然應運而出大顯身手,憑著他赤貧工人階級的家庭成份,憑著他天不怕地不怕的闖勁,憑著他好出風頭的粗喉大嗓,帶頭扯旗造反,左批右鬥橫衝直闖,把大大小小的當權派趕進牛棚,鬧得廠裏雞飛狗跳不安寧。真乃“山中無大樹,茅草也為王”,一九六八年建立“紅色新政權”時,他就憑著“造反司令”的身份當上廠革委會常委,一朝紅運通天。令人可笑的是,當初造反時,光靠嘴巴亂喊革命口號不行,需要文字輿論助威,他這個大老粗急得搔頭撓耳,竟然靈機一動,從招工進廠未久的臨時工隊伍裏拉了個高中畢業知青張達功舞文弄墨捉刀代筆,從此,造反組織聲威大振。後來,從牛棚裏首個解放出來的原廠工會主席湯炳權,被上級革委會批準在廠革委會掌權,大刀闊斧整頓廠綱,講路線、重理論、清隊伍、立規紀,一招一式左右逢源,使他這個糊塗莽撞的粗俗之輩無槍可使,自此投入湯家門下言聽計從,在各種花樣的政治運動中充當“炮筒子”,成為“湯記同盟”的忠實幹將,被突擊入黨並選進黨委領導班子。湯炳權量才用人,派他到青年工人最集中的新產品車間去當主任,手下掌管百十號人馬,吆五喝六頤指氣使,使他心滿意足。“四人邦”垮台,樹倒猢猻散,這個造反起家的人物本應受到懲治,但因他對“湯記同盟”立下前鋒之功和汗馬之勞,具有一定使用價值,於是,在盟主湯炳權的巧妙庇護下,他同造反兄弟張達功一起,在黨內外大會上作了一紙假撿討,就輕而易舉地混過“揭批查運動”的關口,仍然在企幹崗位上我行我素,威風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