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藏身“碳”背後的驚世謊言(1 / 2)

哥本哈根的冬天有點冷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由於各方分歧巨大,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並沒有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人類再不限製二氧化碳的排放,“離地球毀滅隻有6度”這樣的說法在各種媒體中並不鮮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無果而終,讓很多人深感失望和憤怒。

我們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經常聽到一些可怕的預言,隨著溫室氣體的不斷增加,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生物大量滅絕、阿拉斯加的凍土層融化、太平洋島國魯瓦圖即將沒入海中、內蒙古的沙漠範圍不斷擴大及秘魯的冰河日漸消融……

但現實卻與人們的擔心背道而馳。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氣反而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會議開始幾天還隻是寒風凜冽,而後幾天基本上是大雪紛飛,地麵上的積雪達10厘米厚。哥本哈根大會還在進行時,德國大部分地區就已持續降雪,氣溫一直都在零下10℃左右。巴伐利亞州馮騰湖甚至降到零下33.6℃,創下歐洲有紀錄以來的最低值。4列往返穿梭於倫敦與巴黎之間的歐洲之星城際列車同時被困海底隧道,這是海底隧道運營15年來首次發生此類事故,而德國有些城際快車的門都打不開,被凍上了。

歐洲如此,遙遠的亞洲亦是寒潮大舉入侵的景象。

2009年12月末,一股冷空氣侵入中國。一夜之間,新疆北部阿爾泰等地區,氣溫暴跌,超過零下30℃。北京在2010年的前幾天最低氣溫也達零下16℃,逼近40年來北京曆史同期的最低值。寒冷的冬天似乎在和“氣候變暖”的各種理論開玩笑,如果按環保人士所說的全球變暖一直呈加速態勢,為什麼又會出現這樣的極端寒冷的天氣呢?當氣候變暖受到質疑時,環保人士似乎又在轉向,這仍是溫室效應導致的,溫室效應成為一個大筐,不管什麼壞事都往裏裝。

與哥本哈根寒冷的天氣相反,談判大會上的氣氛卻異常地火熱。美國、歐盟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圍繞著二氧化碳減排進行著非常激烈地爭吵。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吸引了5000多名記者、110多位國家或者政府首腦等共計15000名與會者,是曆來最大規模的氣候談判大會,他們為參與本次會議而進行的旅行、工作和活動製造了多達46200噸的二氧化碳。這個龐大的數字相當於50萬埃塞俄比亞人的年排放量,能填滿將近1萬個奧林匹克遊泳池。號稱要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大會,卻在大量製造二氧化碳氣體,不是使原本“脆弱”的環境雪上加霜麼?

氣候談判大會是真心在為人類謀福祉嗎?一項事關“人類未來”的會議為什麼會變成一場吵架大會?

氣候真在一天天變暖嗎,二氧化碳真是背後的黑手嗎,按嚴格的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不是連燒煤及用石油的權力都沒有了麼?

這背後隱藏著什麼呢?

太陽能發電,窮人的奢侈品

太陽能能做什麼,風能能做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會疑惑,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問題。由於長期宣傳所形成的思維定式,人們的思維會立即發生轉向,不會再關心問題本身,而會想到太陽能是最清潔的能源,可持續再生,不像煤一樣挖完了就沒有了,它代表能源革命的方向,太陽能被視為令人矚目的朝陽產業,將來有一天說不定可能會全部替代傳統水力或火力發電。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想象,沒有汙染,到處一片青山綠水,人們不再擔心礦難,不再擔心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不再擔心海平麵上升使一些小島國麵臨滅頂之災,似乎隻要人類一采用清潔能源,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但結果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