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跋(1 / 2)

當我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潛在投資者時,或者在關於印度的投資會議上發言時,我經常聽到有人反複這樣問:“印度到底怎麼了?”當我說到印度擁有的潛力以及它如今呈現出的機遇時,總會有人問我為什麼印度一直沒有兌現給投資者的承諾,為什麼印度總是不能完成任務。我完全能夠理解他們的沮喪和失望。

然而,我並不同意他們所說的印度一直失敗。自從經濟自由化以來,印度就在不斷地為其子民提供著越來越高的生活水平。問題出在觀察家與投資者對印度的期望上,以及與中國這樣的國家的對比上,要知道中國這樣的國家所遵循的發展模式與印度完全不同。

我的確承認在過去的10年中,選擇對印度進行投資的投資者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然而,說到投資回報,我將把印度比作竹子。在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類別當中,竹子既是生長得最慢的又是生長得最快的。在最初的4年裏,竹子都生長在地下。它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以及有益的生長環境,並在地下努力繁殖自己的根係,為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印度市場也是如此,它很容易就會讓一個隨便的觀察者灰心喪氣,並草草地將其看作是一場失敗的經曆。在竹子生長的第5個年頭,它會突然鑽出地麵,在短短6周內足足長高約24米,這讓它成為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植物。我相信印度會讓忍受過沮喪但最終堅持到底的投資者為之驚奇。

當我環顧世界時,我發現沒有任何地方的任何東西是印度需要努力追求的。印度人口眾多,而且平均年齡很低,並具有很強的向上流動性。該國人力資源豐富,而且擁有世界上最有才幹的人才庫。它有民主,有法規,保護私人財產權,盡管執行能力較差,但這個國家的繁榮卻不依賴於任何其他國家,相反它還很可能是帶動其他國家發展繁榮的有力引擎。像美國、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地區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再加上東歐劇變,這些發達地區不得不想盡辦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除非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水平能夠達到平衡狀態,否則這些發達國家幾乎不太可能有明顯發展。像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俄羅斯、南非以及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商品出口國,它們過分依賴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發展。因為這些國家的繁榮發展建立在極不穩定的商品市場上,所以它們很可能在未來麵臨巨大的挑戰。中國像一張萬能牌,但是內部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亟須盡早解決。

我從小在印度長大,但我在美國接受了高等教育。當我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畢業後,本來有機會像其他同學一樣在美國輕鬆愉悅的環境中生活與工作。但是我放眼展望了一下接下來的30年,於是決定重新回到印度。在過去的15年裏,印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接下來的15年裏,印度還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正是這種過渡轉換為投資提供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