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地球降溫的七大構想(1 / 1)

探索

作者:康斯坦丁

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一些科學家一直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某一天地球出現過熱症,人們將用什麼方式給它降溫呢?一些科學家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在軌道上為地球建立一個遮陽傘、人造烏雲反射更多的太陽光線、給大海“補鐵”以及拉遠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等方式。

這些看似“天方夜譚”的建議和設想,屬於一個備受爭議的領域——“地球工程學”。這一學科顧名思義就是要大規模地改變和重新安排地球的環境,以使其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需要。多年來,這些奇思妙想一直遊走在氣候科學的邊緣,幾乎沒有科學雜誌會刊登這些設想,更沒有政府機構願意花錢對它們進行可行性研究,如今,多名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家已經表示,應重新認真考慮這些構想的可行性。

奇想一:軌道遮陽傘

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羅傑·安吉爾提出,可以在地球軌道上安裝一個由小片鏡子組成的巨大遮陽傘,將太陽光線反射回太空。

不過,他的這種想法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讚同,美國宇航局的詹姆士·漢森就認為軌道遮陽傘計劃太不切實際。

奇想二:戴上“太空環”

“太空環”就是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創造一些環繞著地球的小型粒子,這些粒子將像“土星環”一樣遮擋、反射太陽光,降低地球的溫度。

這些防止全球變暖的方法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譬如:有效的“陽光散射粒子環”即使在夜晚也會發光,這樣地球上某些地區可能將再也沒有黑夜。

奇想三:距離產生“涼”

美國行星科學家科瑞坎斯凱提出,利用重力加速度,即讓小行星或適宜的彗星從地球身邊通過,幫助地球調整自己的軌道,將日地距離從目前的1497.3萬千米調整到距離太陽2.254億萬千米更為涼爽的運行軌道上。

但是,這一想法的隱患也是巨大的,除了幹擾目前太陽係的行星軌道引發的混亂之外,如果重力拖曳加快了地球自轉,則地球自轉一個晝夜不是24小時而可能會縮短到幾個小時。

奇想四:人工造“烏雲”

美國氫彈之父、物理學家愛德華·特勒去世以前曾有過設想:向空中拋撒鋁和硫的粉末,給地球降溫。通俗地說,就是人為製造一大片“烏雲”,用來部分遮擋太陽光芒的直接照射。

但生物化學家們卻給這種主張潑冷水,他們認為,散布於空中的這些硫和鋁的微粒,很可能會嚴重幹擾同溫層。

奇想五:給大海“補鐵”

海洋每年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氣體高達180億噸,這就給研究人員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馬丁認為,利用海洋浮遊生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效果肯定不錯,但是需要不斷給海洋“補鐵”。

奇想六:把陰雲“染白”

有科學家從加強地球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給地球降溫:將數以十億計的白色聚苯乙烯高爾夫球投向海洋;將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頂都塗成白色。美國的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項更具有詩意的方案:將數千平方公裏的陰雲“染白”。通過向陰雲噴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數至少增加10%。這樣,由於光學作用,層積雲就會被照亮變白,就會反射更多的太陽光。

奇想七:深埋二氧化碳

還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辦法給地球降溫。美國和歐盟已撥巨款來研究在海洋和地層中埋藏二氧化碳的辦法。從理論上講,海洋和地層可以貯藏人類在幾千年間生產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要驗證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會幹擾海底生物的生存,因為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水後,會使海水酸化。

(責任編校: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