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產業的分類(略,本書第二章第二節已敘述過這個內容)榮譽經濟的根源:榮譽消費榮譽經濟的繁榮根源於市場中巨大的榮譽消費需求,企業想從中謀利,不能不深入了解榮譽消費行為。榮譽消費不完全等同於“炫耀性消費”,後者是指消費者純粹通過揮霍財富,露富以達到被人羨慕的目的的經濟行為,其本質是通過金錢本身的炫耀獲得榮譽。榮譽消費的內涵更為廣泛,它包括一切以滿足榮譽需求為目的的消費行為,除炫耀性消費外,榮譽消費還包括多種方式,比如前麵提到的美容消費,人們購買化妝品並非以化妝品的價格為炫耀,而是以化妝品帶來的可觀美容效果來博取別人的讚美。總的來說,炫耀性消費是構成榮譽消費的主體,也是人類所有榮譽經濟活動中最具規律性的一種行為,炫耀性消費是企業所能把握並且有益自身經營的根本榮譽消費方式。因此,這裏著重對這種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炫耀性消費在中國發展迅猛,潛力巨大。中國經濟的不斷繁榮,造就了一大批富翁和不斷擴大的中產階層,這些新富階層大多陶醉於炫耀性消費之中,新富階層中大約有5萬名億萬富翁,他們在別墅、名車、名表、出國旅行上一擲千金。
而更多的中產階層則往往是車展和房展的常客,更是國際名牌專賣店的擁躉,他們通常年輕而不特別富有,常在名牌打折時買一些頂級品牌的小配件,比如領帶和皮包,他們強烈渴望過上億萬富翁的生活。現代炫耀性消費的一個趨勢是“品味化”——由於直接的奢侈炫耀難免遭到社會的鄙夷,為了消除這一負麵效應,富人們開始尋找“遮羞布”:藝術、品味、實用性等。在西方社會,“布波族”(BOBOS)——不因出身、財產或政治貢獻而獲得社會地位的新一代社會精英,是引領這種消費潮流的中流砥柱。“布波族”的行為方式首要地就體現在其消費方式上,他們主張進行高品位的奢侈消費而譴責有損格調的、低俗的消費方式。他們的消費行為看起來往往很“荒謬”:他們可以一年花費五百萬美元,而同時還要顯示他們是多麼不在乎物質的東西。
美國加州一位名叫羅爾·伯內特的總經理針對自己購買的爐子說道,“我一年也許就用七次,但是我還是買了一個7000美元的爐子,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幅油畫,使廚房看上去更優美。” 他們認為花25萬美元去裝飾一個浴室或者廚房完全沒有問題,而花15萬美元買一個大屏幕電視則是應當受到鄙視的下等行為;他們使用的生活器具也有很高的“品位”:粗纖維的地毯、敦實的陶製杯碟、粗糙的鄉村家具、帶有刀斧鑿痕的木梁和不規則的實木地板,總之他們追求“原始的粗糙的美”,但是所有這些商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價格昂貴。從本質上說“布波族”的消費目的跟曆史上傳統的方式沒有區別,所不同的是形式——他們以品位來遮掩揮霍的事實,以“藝術品位”與昂貴商品的結合來獲得極大的高人一等的滿足,他們還通過鄙視傳統的揮霍行為來顯示知識精英的與眾不同。
人性是共通的,一方麵,經濟迅猛發展的中國,必然也會產生全新的“布波族”,品位化的榮譽消費也將成為一種趨勢,中國企業應該順應這種趨勢,即最大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從中謀取利潤。然而另一方麵,中國的特殊國情在於,新富階層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社會底層,這就可能導致在將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富人的炫耀性消費仍將停留在原始而直接的揮霍浪費上,企業應當對此有明確認識,在把握新趨勢的同時盡最大可能滿足眼前的消費需求。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後一代的富人文化層次的提高以及“國際交流”的頻繁,他們會逐漸轉向品位消費。榮譽經濟的地位榮譽經濟在整個經濟中所占比重有多大?這是一個難以準確衡量的問題。一方麵,官方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不可能羅列出榮譽產業的產值來,我們難以計算它的比重;另一方麵,由於榮譽經濟的自身特點,在實際操作中無法準確界定一個人的消費行為中榮譽動機所占的比重,例如,當一個人購買一件價值1000元的衣物時,我們無法斷定這1000元錢到底有多少是用來購買衣服本身,有多少是用來滿足炫耀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