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朝堂之上(2 / 2)

過分了,你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把大殿修高點我沒意見,但這也太高了吧。武將還好,身體素質擺在那,文官就慘了,幾個年事已高的老大臣最後幾步都是爬上來的。

東漢朝會居然還有墊子,能坐著,人性化啊,明清的官員就慘了,動不動就跪下!

空蕩蕩的大殿頃刻間就人聲鼎沸,坐好閑談的,搶墊子的,插隊的,還有一個早上吃了韭菜,滿大殿打打招呼,一點素質都沒有,也不怕熏到別人。

當一個臭氣彈襲來時,所有人都不說話了,紛紛捂著鼻子,一臉無辜的找是誰幹的好事,估計放屁的也在裏麵。

謝玄位置不錯,旁邊剛好是粗大的盤龍柱,搶來鄧綬的墊子給自己靠上,找好姿勢打算再睡會,剛剛問了,朝會快要一個小時,慢三四個小時都完不了,而且有事也輪不到他們這些小蝦米發言。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大殿時候,漢明帝正好出來,頭戴通天冠,九根垂下的珍珠剛好把人臉擋住,看不清模樣,在陽光和燭光下,華光四射,像成神一樣。

群臣行禮,高呼萬歲,漢明帝受完禮後,宣稱免禮,眾人歸位,低頭垂目盯著自己手中的朝勿。

丞相郭丹首先站了出來,總結了最近一段時間東漢政治工作的成就。各州人口增長多少,產糧多少,剿滅了多少山賊。國內現在形式一片大好,市場繁榮百姓富足,雖然一些小地方發生了災害,但也不影響大局等等。總之這一切都是皇帝的勝利,是國家的勝利,是百官的勝利。

太尉吳漢接著出來,彙報道:最近國家戰無不勝,六路討伐北匈奴的大軍不日就能回到洛陽,西域小國正上書請求皇帝答應他們派遣使者訪問洛陽,烏桓也要求國家派出使臣,共同商議討伐北匈奴,除去草原上這顆毒瘤。在陛下的帶領下,小小北匈奴彈指間就能灰飛煙滅,重現前朝無上功勳,陛下也必定能成為千古一帝,讓後來者無法超越。

兩公的話刺激的群臣頭腦發熱,漢明帝頻頻點頭,正當禦史大夫準備出來,從百官的角度在彙報一遍時,有人不樂意了。

太常桓榮站出來,幾乎是指著郭丹鼻子一通臭罵,天下太平?哪裏太平了?南方蠻族未除,西域故土還未收複,北匈奴依舊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沒錯,這幾年是風調雨順,百姓也是過了幾年好日子,但這些都是全國人的努力,怎麼能說都是陛下的功勞?

丞相郭丹、太尉吳漢以天下之功勞成陛下一人之喜,有愧私德,佞臣也。

大佬啊,絕對是大佬,你沒看見丞相正拱手說自己錯了,他日一定不再犯,太尉雖然沒說啥,但也在拱手求饒,剛剛還打算阿諛奉承的百官都站了出來複議,一點骨氣都沒有。

龍椅上的漢明帝都快被逼的寫保證書了,老頭簡直和千古人鏡魏征有的一拚。但人家更牛,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天子帝師。

謝玄打了一個哈氣靠在了柱子上,原來朝會和後世的工作報告差不多,不同的就是一個文言文,另一個白話,都換湯不換藥。

真正的權利從來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真的任務已經被所謂的精英代表確立了下來,現在說得基本上就是廢話。

帝師警告完後,百官再次開始了一如往常的回報,聲音如同催眠曲一般,讓人困倦不堪。

鄧恭雖然是武將,但文學看來不錯,能從一堆枯燥的政府彙報中欣賞出樂趣,聽的是搖頭晃腦,不斷點頭表示讚同,好像在看一篇滿紙飄香,令人茅塞頓開的奇文。

要不是有細微的呼嚕聲傳來,謝玄真的會為自己文學修養不夠,思想開小差感到羞恥。

看著身材魁梧的鄧叔叔完全擋住自己,謝玄心中湧上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威脅身後鄧綬有事叫醒自己後,他也打算眯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