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飲食結構預防調控高血壓病(1 / 2)

優化飲食結構預防調控高血壓病

健康管理

作者:張燕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物質生活的日益豐盛,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在食物豐富的現代生活中,飲食習慣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筆者就飲食結構與高血壓病的調控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血壓病;飲食結構;合理膳食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鍾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測得的血壓大於或等於140/90mmhg可以診斷高血壓。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物質生活的日益豐盛,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人群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已達到18.8%,全國患病人數約1.6億。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全身小動脈病變,導致重要靶器官心、腦、腎等組織的缺血和損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應及時進行治療和幹預,在食物異常豐富的現代生活中,如何更好的合理飲食,是現代人保持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的幾率的最好方法。所以,一共要合理飲食控製高血壓的最好的手段之一。

1 發病原因

(1)遺傳因素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易感性,據有關調查得知,父母雙方具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率高達46%,父母一方患高血壓的,子女的發病率為28%左右,可見高血壓具有明顯的遺傳易感性,具有家族史的患者應加強積極預防措施。

(2)飲食因素高血壓病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功能社區勞動力人群的高血壓患病者中有38.6%是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再者大多高血壓的患者都會是飲食中過度,肥胖,高血脂,血糖升高各種並發症狀。這些症狀如果不進行飲食治療很難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肥胖肥胖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中約1/3的有不同程度的肥胖,據有關資料顯示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較正常體重者高2--3倍。因此通過飲食調控降低體重是預防和控製高血壓的有效途徑。

(4)胰島素抵抗約50%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在肥胖、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壓與糖耐量減退同時並存的四聯症患者中更為明顯。

(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與高血壓的關係已得到證實,腦力勞動者的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過體力勞動者,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者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大。

2 飲食治療

從高血壓的病因來看,原發性高血壓為遺傳、飲食習慣、心理等多因素致病疾病,近年來有關高血壓的基因研究很多,但尚無突破性進展,因此通過飲食結構優化及心理調整是預防和控製高血壓病的有效手段。

(1)減少食鹽攝入,很多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都說明了高鈉鹽主要導致高血壓的因素之一,鉀鹽,鈣、都可能引起升壓以及造成血管的損傷作用,眾多的實驗研究導致了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的一種,低鈣、低鎂及鈣、鎂代謝異常也與高血壓有關,但是我們國家的人們攝入的鹽的食量要高於其他的國家。可見在我國高鈉低鉀是高血壓高發的因素之一。正常情況下,人體對鈉鹽的需要量0.5~1.0g,WHO認為對高血壓患者應限鹽在1.5~3.0g,輕度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入量每日應少於5g,中度高血壓患者每日應少於3g。我國國民的膳食含納量普遍偏高,如,一塊腐乳的含鹽量為5g,一小碟鹹菜的含鹽量為4g,5ml醬油相當1g食鹽,因此優化膳食結構,減少食鹽的攝入是高血壓飲食中的首要環節,在計算每日食鹽攝入量的時候,應把調料及食物的鹽分計算在內,鹽醃食物盡量不吃,味精、小蘇打以及飲料中的防腐劑因含有鈉鹽,也應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