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貫徹三中全會決定深入推進醫改(1 / 1)

貫徹三中全會決定深入推進醫改

政策導讀

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醫改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誌剛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堅持“三個基本”,即堅持將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是醫改中國式解決辦法的核心。

四年醫改取得五點經驗

孫誌剛認為,新一輪醫改堅持從國情出發,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醫改道路,主要取得了5點經驗,為下一步醫改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將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

在實現路徑上,明確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保基本,改革選擇從基本入手,從最薄弱的環節改起,把大量資金投入基本醫保製度建設,把人才技術引向基層,使人民群眾能夠盡快從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

在重點突破上,堅持把創新體製機製放在突出位置,並強調把增加投入與構建新機製結合起來,用投入促進改革,換來新的機製。

在政策設計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並鼓勵各地在局部進行試點探索。

在組織實施上,從中央到地方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製和推進機製,為深化醫改提供有力有效的組織保證,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製度優勢。

改革要重構利益格局

孫誌剛說,根據三中全會《決定》的戰略部署,全麵深化醫改要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優化改革路徑,凝集改革力量,減少改革成本。要更加注重攻堅克難,敢於觸及深層次的體製機製問題,敢於破除思想的禁錮和壁壘,重構新的利益格局。

——健全全民醫保體係,必須推動全民醫保從形成框架向製度建設轉變。要改革支付方式,推進即時結算,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製,方便群眾就醫;加快推進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製度,建立城鄉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機製;整合醫保管理職責,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要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製逐步完善定型。要推進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逐步實行基本藥物製度;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製管理、補償機製、人事分配等方麵的綜合改革措施,健全網絡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製;加大對村醫的扶持力度,切實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

——加快公立醫院改革,破除以藥補醫,要明確政府辦醫職責,全麵落實政府在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6個方麵的投入政策。要建立競爭性的用人機製,建立體現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的績效考核和分配製度,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製度。要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重點,以取消以藥補醫機製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製和落實醫院自主經營管理權為切入點,統籌推進管理體製、補償機製、人事分配、價格機製、醫保支付等綜合改革。

——鼓勵社會辦醫,既要在完善頂層設計上下功夫,也要在確保政策落地上下功夫。在衛生規劃中要給社會辦醫留有合理發展空間,特別要注意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立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資本辦醫體係。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