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
作者:張達明
1971年9月l8日,在美國德州的橡樹崖鎮,17歲的少女琳達生下了個男孩,起名叫蘭斯·蘭斯。好多人勸琳達將孩子拋棄,她不聽,抱著孩子逢人便說:“他叫蘭斯,是我的兒子,你們會記住他的!”
生活的艱辛使蘭斯從小的性格就非常堅強。七歲時,母親將省吃儉用買下的一輛山地車送給他當生日禮物,他信誓旦旦地說:“我一定要將它騎得飛快,掙很多錢,帶您離開這個鬼地方!”
蘭斯騎著這輛山地車拚命練習。1989年,年僅17歲的他首次參加世界青年自行車錦標賽,並獲獎金3000美元。正是這筆錢,讓患子宮瘤的母親得以及時救治。
1992年,蘭斯開始了職業自行車生涯。一次訓練中,他被一輛卡車撞飛,頭部和大腿分別縫了9針和l7針,膝蓋骨也嚴重錯位。但在受傷的第六天,他就自己拆了線,又繼續瘋狂訓練。人們驚歎道:“這小夥子真像一頭公牛!”
1993年,美國職業自行車冠軍賽舉行,冠軍獎金高達100萬美元。蘭斯對母親說:“這筆錢非我莫屬!”比賽中,他一路領先,在衝過終點線時,他大聲對看台上的母親高呼:“媽媽,我們有錢了,以後再也用不著受窮了!”扔下自行車,蘭斯跑過去,撲在母親懷裏失聲痛哭。
同年7月,世界自行車錦標賽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那天下著大雨,蘭斯憑著堅強的意誌,在泥水中拚搏了七個小時,最終奪冠。隨後,挪威國王接見蘭斯,卻不準他的母親隨同,他當即強烈抗議,國王隻得妥協。後來,蘭斯緊緊握著母親的手,自豪地向國王介紹:“這是我的媽媽琳這,是她給予了我堅強!”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蘭斯的職業生涯將從此步入輝煌時,意外發生了:在一次正式比賽中,他不幸墊底,這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失敗。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25歲那年,他被查出患了癌症,癌細胞已擴散到肺部和大腦。醫生斷言,他的生存幾率不到50%。
母親鼓勵他:“那麼多苦難你都能挺過來,這次也不例外。你要堅強,要把人生的每一道坎兒都看作是一次新機會!”
母親的鼓勵,增強了蘭斯打贏抗癌這場硬仗的信心。他後來說:“那段時同,癌症成了我生命中最大的挑戰。我相信,隻要意誌堅定,你渾身的血液都會按照你的意願朝反方向流動。”
經過12個星期化療和一年多的停賽休養,蘭斯於1998年2月基本康複。其間,他設立了“蘭斯·阿姆斯特朗抗癌基金會”,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抗癌鬥士”。
一年後,他開始試著參加些比賽。在曆時5天的橫穿西班牙比賽中,他以帶病之身獲得第14名。蘭斯盡管很激動,但目光卻已盯上了1999年的環法賽!
環法自行車賽被稱為世界上最艱難的賽事之一,長達3445公裏、曆時三周。與癌症作戰的經曆讓蘭斯擁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勇氣。1999年,他代表美國郵政車隊參加了環法大賽,並以絕對優勢摘取桂冠。高舉起獎杯時,蘭斯已淚流滿麵,他激動得跳下領獎台與母親緊緊擁抱。這是美國人第一次摘取環法賽的桂冠,回國時,上百萬民眾夾道迎接這位民族英雄。
後來,蘭斯在自傳中寫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得癌症,但每個人生活中的‘癌症’遭遇戰隨時都可能打響。如果能勇敢地走出頹廢,走出恐懼,你就是一個無比堅強的人!而堅強從來都不是來自於生理上的能力,而是來自於不屈不撓的意誌。事實已無數次證明,堅強是人類美德的一座高峰!”
(張峰薦自《現代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