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國旅行之深度遊指南(2 / 2)

她或他在這一刻忽然變成了藝術家,在收款後手指飛舞起來,折疊紙鶴般地,把你的禮物用彩紙、絲帶包紮成另外一個禮物,裏麵是禮物,外麵也是禮物。無論你買的禮物是便宜或者貴重,經他們這麼一包裝,禮物就貴了,或更貴了。貴的意思不僅僅是指錢,這也是貴。你順便注意一下他們如何找零給你,那一定是把多餘的錢放回到你的手心裏,決不會啪地扔在櫃台上。

聽聽叫做“謝謝”的音樂吧,這音樂用各種不同的音調,從早響到晚,那真是最美妙的美國藍調。

你可以享受一下排隊之美。排隊的意思,並不僅僅是人多需要排隊,人不多,就是隻有兩個人也要排隊。排隊是對權利的尊重,排到的人,你得等著他把他的事情做完,做好,做妥,做到心滿意足。這是他的位子、他的時間、他的權利,在這一刻,不必著急,不必擔心有人催你,按喇叭。店員隻盯著你,隻為你做你要做的事,絕不會左顧右盼,看看有沒有熟人需要插個隊什麼的。此時絕不可能有人敢插進來打斷你的待遇,絕無可能發生職員忽然拔出手機來接電話這種事情,或者把你的事情辦到一半,又接另一個人的事情來辦,同時辦若幹人的事。你的事情就是耽擱半小時、一小時,下一位也得彬彬有禮地等著,你不必有絲毫歉意,OK!這是你的位子。

你可以享受被信任的樂趣。比如信用卡,美國的信用卡是不用密碼的,卡一刷,簽個名,奔馳轎車你開著就走。你賬上沒有錢,或者別人盜了你的卡?那也是一樣,你自己負責。信任你,就是你可以為自己的一切行為埋單。自然啦,一旦發現你不能埋單的時候,你就失去信任,在美國你就完蛋了。

你可以欣賞那些掛在屋宇外麵的牌子,“這是私人的領域,禁止入內”。那種莊嚴、神聖、安靜……暴力拆遷?沒有這個詞,也無法翻譯成英語。

要是還有時間,可以看看美國工人是怎麼幹活的。大家都知道美國富裕,但那可不是上帝把餡餅扔在美國。那都是美國人一榔頭一榔頭地敲出來的,早上5點鍾,從新澤西到曼哈頓的高速公路上趕著去上班的汽車已經水泄不通了。美國人工作的時候,那真的是心無旁騖,一絲不苟。

美國的富裕是有很高技術含量的富裕。富裕的程度越高,技術、文明的程度也越高。富裕是一種文明,富裕也是哲學的富裕(比如杜威的思想)、文化的富裕(比如安迪·沃霍爾、勞森伯格),富裕並不僅僅是一隻裝錢的袋子。

我曾經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仔細觀察一家1846年開業的毛紡廠出品外套的做工。這個廠的作坊是可以參觀的:如果你購買產品,就免費參觀;如果你隻是參觀,就3美元。一位店員帶我去參觀,她先交代,你不能和工人說話。工人在縫紉機前工作的樣子,那絕不是在熬苦工,他們是在創作一件件衣服。

熱愛自己的工作,從清潔工到簽支票的百萬富翁,在美國是普遍現象。工作就是生活的樂趣,首先是做工幸福,然後才是報酬的幸福。

美國是一個以工人為基礎的國家,美國的服裝,基本上是各種各樣的工作服演變而來。無論這是一個演員、詩人、政治家或者商人,他首先是一個工匠。在傳統的美國人中,幾乎家家都有自己蓋房子、修汽車的本事。

我參加一個詩歌活動,美國女詩人與中國女詩人完全不同。後者基本上是一群林黛玉,前者,我認識兩位,都已經近七十歲的人了,還在寫詩。開著汽車來參加會議,老太太坐在汽車方向盤前,伸直脖子先看右方再看左方再一次看右方,然後一蹬油門躥上高速公路的樣子,絕對是最專業的司機。

(唐小宇薦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