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革命與解除普魯士的貸款合約
突如其來的巴黎1830年革命,震動了整個歐洲,並且把羅斯柴爾德家族推到了火山口上。相對來說,英國分部受到的影響最小,它必須采取行動才可以挽回整個局麵。所羅門(Solomon)一直在巴黎和維也納之間往來奔走,和詹姆斯(James)一同商量對策。此時此刻對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最關鍵的任務在於維持住和平穩定的局麵。因為奧地利和法國手中握有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巨額貸款,一旦局勢不穩,那些貸款就有可能打水漂,所以盡管法國首府巴黎的局勢動蕩,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要不惜一切代價來維係和平,以保證手中的巨額貸款證明一直安全有效,並且繼續升值和流通。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當時的市場陰雲密布,為了減輕自己身上的壓力,羅斯柴爾德兄弟們自然不遺餘力,四處斡旋。他們和普魯士的貸款交易就是一個合適的例子,那筆兌換成斯特林的貸款從1818年就開始和普魯士的代表羅瑟(Rother)(見人物簡述)商談,直到1832年10月8日才最終敲定。羅斯柴爾德家族力圖萬無一失,步步為營,但是他們要想撤銷這個交易,必須有一個完全安全有利的政治經濟環境作為支持,很顯然在當時的歐洲局勢下,這一點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看來羅斯柴爾德家族很難逃過這一劫了。
內森(Nathan)決定由他來掌控這個局麵。經過深思熟慮,他在一個重要事件上向普魯士財政官員們示好,獲得了他們的良好印象,顯示了他飽滿的自信心,然而柏林方麵一直不知道他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考慮到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818年和1822年議定的貸款,普魯士將大量的有價債券存進了內森的倫敦銀行作為抵押,多年以後他們才向內森提出索回的要求,因為他們一直按照合約,分期償還債務。內森在1830年9月將債券爽快地雙手奉還,他意識到如果拖到一個沒有人要求收回這些債券的時刻,那麼這些債券等於一堆廢紙,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用它們換取更大的利益,但是柏林方麵大為感動,因為內森本不必這麼早歸還債券。內森的行動收到了他意料中的效果。
西哈德隆(Seehandlung)銀行的主管羅瑟,寫信給國王慷慨陳辭:“羅斯柴爾德家族之所以采取這樣的行動,都是因為他們對我受普魯士皇室委托經營的機構充滿信心的緣故。”他倒是不失時機地向他的君主自抬身價。羅瑟強調內森的行動“在如此危急的局麵下非常值得稱頌,顯示了足夠的合作誠意”。不過羅瑟很快就知曉了內森為何如此友好殷勤的原因,1830年10月底,所羅門之子安瑟姆(Anselm)代表內森前往柏林,商討取消與普魯士政府在1830年2月25日議定的兌換貸款交易,至少也要做出一些實質上的修改。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已計劃周詳,層層鋪墊,但是這個消息對於羅瑟來說仍然無異於晴天霹靂,他在自己的君主麵前保證過這筆交易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現在卻不得不麵對交易即將被取消的現實,他當然不願意坐以待斃。一連幾周羅瑟和安瑟姆都在唇槍舌劍,安瑟姆使盡渾身解數來勸誘羅瑟接受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提案。1月中旬羅瑟向國王提出報告,大言不慚地指出,在經曆了最近的政治事件後,內森掌管的倫敦銀行已經陷入了不利的處境中,剛剛和其達成的協定己方大占便宜。
羅瑟寫道:“迫於整個歐洲金融緊縮的壓力,執掌整個企業大權的安瑟姆男爵一直堅持對1830年2月25日的協定進行修改和調整。考慮到現在的局勢,企業想要取消和修改交易無可厚非,不過我相信我上個月已經成功地說服安瑟姆男爵,使他相信這樣的舉動和他家族的榮譽並不相配,並且和我達成了相關的協議。”
這些語句冠冕堂皇,不過在羅瑟的心裏,他已經接受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提案,放棄一百八十五萬的貸款餘額,其中包含5%不可贖回的有價債券,以及推遲把債券比例調整到4%的日期。羅瑟努力把這些顯而易見的陳述粉飾成可以討得主上歡心的語句,讓國王相信這筆修改後的交易對普魯士有益無害。
羅瑟向他的皇帝進一步進言:“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提案非常值得接受,考慮到現在的環境影響下未來金融局勢的發展,我認為必須傾國家之力向羅斯柴爾德家族提供援助,這一點關係國家的信譽,對於王國的財政狀況至關重要;而且目前商討中的兌換貸款交易很顯然會讓他們蒙受巨大損失,從而讓我們與羅斯柴爾德家族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如果我們強令內森的企業一絲不苟地遵守商定的日期履行合約,不管他們現在處於什麼樣的不利地位,到時他們就可以在任何市場上以任何價格拋售那新的4%公債,這對於我們國家的公共信譽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們以前的經驗足以證明,一旦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化友為敵,結果不堪設想,財政計劃化為泡影,經濟方案沒有可靠的人幫助實施,就像我們現在不幸地在交易所裏發現的那樣,無能為力,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