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步步為營向北 多多益善積糧(1 / 2)

北海不愧其名。它不但廣闊,幽深,而且物產極為豐富!吳山軍的漁家子弟們在海中發現了許多長有數尺的大魚,以及龍蝦、海螺。尤其是大馬哈魚,這種魚類能提供給吳山軍的食物補給可比海豹多得多!幾日來,周順和他的兄弟們每天駕著竹筏,拖著漁網,忙忙碌碌,把一堆堆的大魚帶回營地。魚似乎多得捕不完,說真心話,這裏沒有官府酷吏,也沒有水寇、馬賊、山大王,小夥子們有時候就在想:吳山軍要人有人,要兵器有兵器,既然自保不是問題,何不就在這北海定居下來?

“狗屁!”牛進達罵道:“如今因我等是過路,又恰逢中原戰亂,草原人都打著主意要南下搶掠,這才不曾理會我等。若是我等貪心不足,想要霸占這片寶地……哼哼,你們以為突厥人百萬控弦是假的?”

……

“你們這些二貨,奶奶的光長個子不長心眼。”十四郎李元霸也在教育他的部下:“咱們吳山軍百戰百勝靠的是什麼?是打漁嗎?是建寨守禦嗎?蠢材!咱們靠的是胯下戰馬,講的是神出鬼沒!咱隻有三千人,一旦被大軍圍困,必死無疑!在突厥人的後院建城?還想住下來?想死還用得著這麼麻煩?北海沒蓋蓋子,你們跳進去就行!真是蠢貨!你們腦子裏都是屎麼?”

秦瓊手扶腰間橫刀,筆直地立在陣前訓話:

“秦某是平東將軍,爾等都是大隋軍將(吳山軍還不知道李淵立國的消息),我等並不是無根飄萍!如今我等雖然身在萬裏之外,卻非沒有家國!我等是受了軍令遠征的軍隊,不是流浪漢,更不是難民!爾等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當初出生入死,並不曾有一個孬種!怎麼?如今多吃了幾口肉,就走不動道了?爾等可還記得自己是府兵精銳?

當初秦某對爾等說過,我等遠征萬裏,是為了給窮苦百姓們找回高產糧食,讓他們今後吃得飽,不再挨餓,不再逢災年便要賣兒賣女!怎麼?如今見此處富庶,爾等便忘了戰死的袍澤,忘了他們身後的一家老小,打算在此了卻殘生了麼?”

……

各營的主將罵夠了,老宋笑眯眯地巡營,四處閑聊。

“正常!人之常情嘛!不過咱們是漢人,就該要住在中原,要是住在別的地方,哪怕那地方再好,那也叫背井離鄉,哪裏能安居樂業?寧戀家中一撮土,不愛他鄉萬兩金。咱們漢人啊,講究的是落葉歸根,怎麼可能住在這種窮鄉僻壤,是吧?”

“富庶?有幾條魚就算富庶了?不是我說你,你可真是沒見識!我問你:這裏有瓷器行麼?有綢緞莊麼?有茶肆酒樓麼?有城隍廟麼?啥都沒有!還富庶?富庶個屁!”

“別看這兒吃喝不愁,也就是這幾天吧。這裏太靠北了,冷啊!一年裏五六個月冰雪不化,這還怎麼過日子?種不了稻米,栽不活荷花,一年到頭穿的是皮襖,誰願意在這種地兒住一輩子?你們想啊,這兒要是真好,那突厥人為什麼每年都要南下中原,就為了搶點糧食布帛,死上幾萬人都不心疼……人命就真的那麼不值錢?都是窮啊!”

……

人都有惰性,都是趨吉避凶、好逸惡勞的。吳山軍三千眾,並沒有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說起來,大家都是窮苦人,活不下去了才跟著吳山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玩命。所以當他們看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自然會有些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想頭,誰不想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呢?老宋對此很理解。

說起來,現在吳山軍已經籌集了足足夠吃兩個月的食物了,為什麼還不走呢?因為他們在準備冬衣。

天氣正在一天天冷下來,現在往北走的話,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遇到一場暴風雪。老宋他們不擔心部隊會被埋在雪裏,但是他們確實擔心自己的過冬準備還不夠。到時候走在路上,一旦被弄個措手不及,那可麻煩大了。

待在北海則不同。這裏已經挖好了地窩子,有堅固的營地可以躲避風雪和嚴寒;這裏資源豐富,就算北海凍上了,鑿開冰麵捕魚也非難事;這裏有足夠的獵物可以提供肉類和皮毛……

所以老宋幾人商量過後,打算在北海一直待到第一場暴風雪到來,到時候,吳山軍就能了解,自己是不是能夠冒著嚴寒在北方的冰原上行軍。

希望能吧!若是不能的話,這趟征途可就不是十年能回返的了!

其實即便是要靠著北海度過第一個寒冬,也不是說吳山軍就寸步不能前行了,要知道,北海從南到北,有一千裏遠近呢。

玄武營的資深弓箭手們四處打獵,繼續積攢毛皮、肉食,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