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東升 南粵“燈海”弄潮人(1 / 3)

關注

作者:劉之昆

古鎮是個鎮。地處富饒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於中山市西北20餘公裏處,那裏是一片燈的海洋,被譽為中國“燈都”。

古鎮不古。20多年前的古鎮隻有一條小街緊貼在珠江三角洲那條著名的西江邊上,而如今,走進這座鄉鎮,你不得不懷疑是否來到了某個著名的時尚都市?滿眼林立的高樓,盡顯豪華氣派;車水馬龍的街麵,跑的是各國名車,溜達的是天南地北的海內外客商;更有恢宏璀璨的以各種燈飾為主體的大小商鋪1300多家,將曆史和未來、傳統與時尚,中國的燈和世界的燈,幾乎一網打盡;而每年在此舉辦的中國燈博會,更讓這座小鎮成為名副其實的一片燈的世界、燈的海洋!

從1982年發展至今,古鎮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燈飾專業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擁有7000多家燈飾企業、170多億元的年銷售額、近10萬從業人員。然而,這座燈都的崛起與打造,卻並不完全屬於古鎮當地人的單打獨鬥,在這片南粵“燈海”裏投資創業的淘金者和弄潮兒,也包括有來自江蘇、浙江等許多外省的投資商和天南地北的打工仔們,是他們紮根在古鎮,與當地人一道共同締造了古鎮的傳奇與神話!

中山家軒照明材料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東升,一位來自江蘇鹽城、從一名打工仔成長起來的燈飾企業的老總,就是這諸多傳奇與神話中的一段華彩篇章……

孫家有男初長成

1978年,孫東升出生在中國命運開始轉折、改革開放初興的年月。

地處蘇北的江蘇鹽城農村,雖說同在江蘇這塊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然蘇北與蘇南確乎有天壤之別,受地域條件和自然環境所限,蘇北的發展起步晚,發展慢,與龍騰虎躍突飛猛進的蘇南相比,蘇北的貧困與落後是顯而易見的。這也就是20年後,已經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鹽城輕工業學校(現鹽城輕工學院)設計專業的孫東升,幾經輾轉,最後竟也不得不南下廣東去做一名打工仔的緣由。

孫東升在家排行老三,卻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農村,男孩就意味著家中未來的希望。一輩子獻身鄉村小學教育的父親和一輩子當農民的母親,讓孫東升從小就繼承了他們聰明好學和勤勞善良的天性。小學時的孫東升品學兼優,學習成績不是一般的好,甭管大考小考,還是小學升中學的考,他都一路不費吹灰之力地直上前幾名。有同學不服氣,說他不就因為有個當校長的爸爸嗎?可了解他的人卻說,他爸爸當校長與他有屁關係?又不能替他考?還是人家孩子自己行!

孫東升自己“行”那是不假,但一個孩子的成長多少還是與爸爸有關係,教了一輩子書,輪到教育自己孩子了,那要求自然就高了,除去書本知識的學習,爸爸還琢磨著要加強孫東升的“素質教育”,隻可惜農村條件不夠,找不到什麼像樣的鋼琴家歌唱家之類的老師,但畫畫兒的不難找,於是小東升在課堂學習之餘,也遵從爸爸的意思在課餘時間學了些信筆塗鴉的本領,當然,他當時並不知道後來的生活道路居然多少與這點愛好發生了聯係。

初中升高中往往是少年時光的一道分水嶺,有望考大學的自然毫不猶豫地繼續上高中,走的是大多數人走的一條常規的希望之路;而自覺考大學沒什麼戲的,或是另有特殊原因希望早日走向生活的一部分人,則會選擇進入中專或者幹脆就輟學。而孫東升在這個坎節兒上的選擇,卻讓他的同學和老師大吃了一驚——他居然放棄鹽城數一數二的重點高中,轉而報考了毫不起眼的鹽城輕工業學校!

以他的數理化成績和不錯的外語能力,將來沒準就是考北大、清華的料,可你……嗨,可惜,可惜了啊!孫東升的老師日後見了他,常常不止一次地發出這樣的感歎。而孫東升則莞爾一笑,並不作任何解釋。事實上,他並不是不向往進入那些大學名校,可他總覺得那離他似乎有點遙遠,太過縹緲,眼下已是十五六歲、又是家中唯一“長子”的他,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挑起生活的擔子了!這一天越早到來,對他、對家裏、對已經操勞一生的父母就越有意義。而直接進入中專,也就意味著這一過程將會被大大縮短。

渴望盡早擔當責任——作為人生理想或許並不高遠,但卻是一個男人存身立世最可寶貴的基本品質!還是少年郎的孫東升,與同齡人相比,骨子裏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輕工學校由於緊扣實際,課程簡練而又實用,幾年設計專業的學習,讓孫東升的確大開了眼界,既有理論,又重實踐,動腦與動手能力雙雙大幅提高;如同在初中和小學時一樣,孫東升幾乎年複一年地“長期”擔任班長一職,在組織同學們開展活動以及在老師和同學之間溝通等方麵,他也修煉著“領導”才幹。他就像蜇伏的蠶蛹,拚命積蓄著能量,隨時準備著破繭而出。

然而,畢業了,眼前反而是一片茫然。大學生都已開始不包分配了,何況他呢?再說,鹽城這個地麵兒上,又能“分”到什麼好單位?沒轍,自己找,卻更像無頭蒼蠅一般,滿處亂轉,始終找不到一處有用武之地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