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無論你用哪一項經濟指標去衡量,這些國家都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我們以挪威為例,對於GDP指標,挪威並沒有刻意地去追逐,但它在很長時期內總能保持人均GDP居世界前三位;並且連續六年(2001—2006年),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製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方麵居世界首位;其2008年的人均收入世界第一;過去四年中,挪威一直是聯合國評選的全球生活水準最高、最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依照基尼係數,全球貧富分化最小的國家依次是丹麥、瑞典、捷克、挪威等北歐國家,由於社會財富分配相對均衡,北歐這些高福利國家的企業,其CEO的薪酬與工人最低工資一般相差2~3倍,最多不超過7倍,不隻是每小時勞動生產率及平均小時工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但是別忘了,北歐國家人人可以接受良好的免費教育(美國的大學學費高昂),因此就業率高。對於北歐人而言,工作似乎已不是謀生的手段(可任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而對於像CEO那樣的頂級高層來說,由於高所得稅(最高可達83%),其稅後收入實際上比清潔工隻高一點兒而已。顯然,他們很在乎體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又為社會作貢獻。有鑒於此,即使在金融風暴過後,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的統計,挪威的人均GDP依然高達79085美元,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僅次於盧森堡;丹麥排在第五,達56115美元;美國隻有46381美元,排在第九位;挪威和丹麥高出美國一大截。然而失業率呢,挪威僅為2.6%,丹麥是4.2%,美國高達9.7%(加拿大8.3%,英國7.8%)。
事實上挪威土地貧瘠、地貌多變,主要由山區和高地組成,包含許多冰川和瀑布;地質多半是花崗岩和片麻岩岩石、板岩、砂岩和灰岩也都很常見。由於挪威屬高緯度地區,白天的季節性變化非常大。
20世紀60年代,挪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被發掘,經濟繁榮得以持續增長,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收入占出口額的45%,隻少於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原油出口國,而出口占挪威整個GDP約20%。
挪威石油資源如此豐富,2008年人均收入世界第一,德國又在不遠的隔壁,是最有資格發展汽車工業的國家。但挪威政府並不鼓勵“開車文化”。在挪威人的概念裏,沒有一輛車是“綠色”的(所謂的環保車)。在挪威,汽車廣告必須是告知“真相的廣告”,國家消費者監察部2008年1月發布了新限製,禁止汽車製造商使用“綠色”、“清潔”和“環保”字樣的汽車廣告。
因此幾十年來,“步行上學”一直是挪威首都奧斯陸市政府的市政規劃:父母被明確要求不能開車送子女上學,以促進孩子積極的生活方式。為了確保孩子步行路線的安全性,政府通過立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堵塞,甚至在市中心也不例外。天然的生存環境與政府的正確疏導,使挪威人的徒步遠足(步行或慢跑到想去的地方)和喜愛滑雪的習慣代代相傳。
在挪威的馬路上鮮有豪華轎車爭奇鬥妍,人們並不視開豪華車高人一等。奧斯陸的市政當局最近購買了3000輛自行車,供廣大市民使用,市府購車的速度還在上升,馬路上完全被騎車人和走路的行人所包圍,仰望城市的天空,藍天白雲,這簡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石油出口為挪威帶來了滾滾財源,但挪威政府並沒有大手大腳地亂花錢。相反,挪威人非常理智,他們深知總有一天地底下的石油會被挖完,未來石油的收入是不確定的。挪威政府從1995年起,便把石油收入儲存在一個主權財富基金賬戶——全球政府養老基金。預測表明,挪威養老基金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基金,據保守估計,挪威的養老基金到2017年,可能高達9000乙美元,合著每個挪威老人都是百萬富翁。
更有甚者,你絕對不會相信,這麼富有的北歐人,居然會節儉到令我們中國人都匪夷所思的地步。
必須知道,像挪威、丹麥和瑞典等北歐國家,幾乎做到了保證每一個公民充分享受由他們創造的社會財富:接受良好的免費教育(小學、中學、大學),看病不需花錢,在人人平等價值觀的影響下,社會財富的分配相對均衡,又老有所養,真可謂生活得無憂無慮。
2010年,國際經合組織根據加拿大的“商業繁榮潛力指數”,對未來10年經濟發展將呈現繁榮景象的30個國家進行了預測。依據各個地區的人口、貿易、能源、科技和教育等方麵的指標,在這些未來將獲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中,瑞典、挪威和芬蘭名列前三甲,美國排在第十二位。很遺憾,中國不在這30個國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