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位著名財經專家一定會被有些人嘲諷為“烏鴉嘴”。因為在判斷和分析事物的時候,特別是經濟形勢的走向,經濟學家麵對各種經濟數據,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論。樂觀的經濟學家常被冠以“吹鼓手”,而悲觀的經濟學家則被冠以“烏鴉嘴”。
且不論吹鼓手和烏鴉嘴之爭孰是孰非,一般來說,沒有烏鴉嘴是非常可怕的。比如20年前的日本,因放鬆信貸形成房地產泡沫,最終導致經濟崩潰,使日本經濟失去了20年,至今都沒有緩過勁來。日本學者事後調查表明,當初房產泡沫越吹越大的時候,日本央行的官員和主流媒體,沒有人公開對泡沫崩潰表示過擔憂。也就是說,當年日本沒有一個“烏鴉嘴”經濟學家。
話雖如此,不過烏鴉嘴就是“討人嫌”。
最近,和一位國內房產界名人交流,他就抱怨說,有一位經濟學家從1989年開始就說房價超高,1992年又說房價有泡沫,2002年還危言聳聽泡沫要破,到了2005年又告誡大家泡沫肯定要破。結果呢,中國房價一路飆漲。這些經濟學家對社會負責任嗎?不就白長了一張烏鴉嘴嘛!
其實這位仁兄可能沒有想到,預警沒有成為現實恰恰是好事!要是沒人發出預警而不幸突然發生,成為黑天鵝事件,那才叫慘呢!正如《黑天鵝》書中描述的,如果10年前,哪怕有人早一個小時預警9·11恐怖襲擊,那麼9·11事件就不會發生。事實上,之前情報部門確實接到過有關消息,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9·11之後,美國設立了預警係統,一連幾年,危險警示燈一直跳著,大家心裏一直抖抖的,結果也沒什麼大事發生。
當然跟預測經濟相比,恐怖危機的預警顯得容易控製多了。然而美國的經濟金融界烏鴉嘴如此之多,都無法避免前200年發生了大大小小135次金融危機。
人啊,都愛聽好話、神話,不喜歡難聽的大實話。大家是否還記得魯迅先生講過的那個故事,有個孩子剛出生,一大堆人圍著孩子說了許多喜慶的話,有人冷不丁說“這個孩子今後要死的”,結果被人痛打一頓。
可見大實話是多麼討人厭。而經濟學家凱恩斯,對他提出的經濟模式最清楚,深知用寬鬆信貸其實就是玩龐氏騙局,早晚會過不去的。於是他便自嘲,“從長遠來看,人都是要死的”。其意無非“懶人吃藕,吃一段,洗一段”,今日有酒今日醉,過一天算一天吧。
事實上,我們應該向所有的烏鴉嘴致敬!
就好比醫生告誡大家“不要抽煙”,抽煙有礙健康,得肺癌的概率很高。但並非吸煙者都會得肺癌。因為醫生得出“吸煙得癌”隻是個趨勢,而每個煙民基因不同,有些煙民還未查出肺癌,就因其他疾病走了。就算真得肺癌也有早有晚;而且就算得了,也不見立馬去見上帝。這就是為何烏鴉嘴“討人嫌”,並預測不準的原因。但我們絕不能說醫生多事。
再以加拿大房市來說。
當美國房市崩潰之後,好些經濟學家便預測,加拿大房市必將步老大哥的後塵。因為加拿大和美國一樣放鬆信貸,必然會產生房地產泡沫。這群烏鴉嘴的預警被加拿大政府聽進去了。由於滯後效應,加拿大政府立刻降息,寬鬆信貸而撐住了房市。而這並不說明加拿大房市無泡沫,隻不過利用低息政策,暫時控製了“病情”,可病根依然還在,可謂治標不治本。
特別是由於長期低息,信貸持續放鬆。就好似上了毒癮一般,戒毒難,索性就“以毒攻毒”,繼續加重毒癮。現在加拿大人的負債率超過了國際警戒線的145,已達到150之高,比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的147.2還高,正向著160進軍。最近全世界的“烏鴉嘴”都指加拿大房市泡沫已起,聽得加拿大人好不心煩。
很顯然,目前加拿大政府已陷入了兩難境地,不加息吧,病情隻會越來越重;加息吧,房市步入美國的後塵怎麼辦?於是央行行長隻能不斷警告老百姓:謝謝大家不要過度借貸了!他的用意很清楚,今後房市崩潰了,可不要怪我沒有警告過你哦!
在市場中,與烏鴉嘴相對的是吹鼓手。比如有人2009年說2010年道指要上3萬點,中國股市要衝上1萬點。這些話是相當好聽,書店裏那些牛市一萬點,道指3萬點的書大家最愛看;而像電影《2012》裏的作家,他寫的預警書,隻賣出500本。可見難聽的話就是“討人嫌”,卻是良藥苦口利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