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誌異(茅山道長)這部書已經完成十章,兩萬餘字,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隻能說理想很美好,現實卻近乎殘酷,我不能像專職作家那樣,每天坐在電腦前,腦子裏隻想著關於寫作的事。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去做,常常不能及時更新,希望大家給予諒解。
**十年前,香港一代僵屍道長林正英先生開僵屍喜劇之先河,風迷一時,相信直至今日,那些經典橋段仍深藏在我們這些人兒時的記憶裏。
近日重觀大作,心有所感,於是創作茅山誌異一書,以祭九叔在天之靈。
陳士芳身披陰陽道袍,手執桃木劍,性格孤僻古板,專與惡鬼僵屍為敵。九叔離開幾十年後,不知是否可以從他身上找到些許僵屍道長的影子。
全書都是圍繞著這個人物展開,他身上有中國傳統男人的影子,他不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甚至排斥。師妹梅芳荺送來留聲機,他在上麵貼滿符咒,還不罷休,終於一劍將之劈成兩半。他說那留聲機有妖氣,會吸人魂魄。
全書這樣的笑點層出不窮,令人忍俊不禁。一慣習於正統題材的朋友,不免要失望了,本書是非主流,難以和鬼吹燈,茅山後裔這樣的正統大作相提並論。
風格上絕不會是怒目金剛式,而是亦莊亦諧,像西遊記那樣,神仙也要阿諛奉承,索要人事。雖然大體上陳士芳會穿道袍,身背桃木劍,畫符捉鬼,卻絕不會像正統小說那樣,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創作。陳士芳遇到貪財鬼,用符咒封印不住,於是掏出一疊銀票,貼在貪財鬼的頭上,貪財鬼立刻便不動了。戲劇化將遠遠壓過說教。
整部書,從東西方文化衝突說起,寫陳士芳的一生,從軍閥混戰一直到十年動亂,以陳士芳的視角展現茅山派從興到衰的過程。
當最後他被紅衛兵推上街頭,頭上頂著封建殘餘的帽子,他開始迷茫了,因為他發現比起人心的險惡,那些惡鬼僵屍反倒可愛的多。他一生與惡鬼僵屍為敵,自以為守正卻邪,除惡務盡,做了很多很多好事,但當他看到那些曾經受過他恩蕙的人,冷眼旁觀甚至幸災樂禍的表情時,他不由得一聲長歎,原來他這一輩子其實什麼也沒有做。
希望捧腹之餘,給大家帶來一些人性和時代的思索,隻是個人才智有限,能否如願卻是未知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