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鐵礦石資源“討價還價”的背後引擎(2 / 2)

除了戰略合作,礦石巨頭們對於信息收集也極為重視。2010年震驚海內外的“力拓間諜門”揭開了醜陋的一幕。暴露出主要問題就是,一方麵工作人員透過從鋼鐵企業內部人士口中收買信息,以了解產業整體狀態、談判籌碼等。另一方麵,各鋼廠為能買到鐵礦石做台底交易。事件發生後,力拓等巨頭很輕易地解聘了相關工作人員並從法律上逃脫了幹係。最終隻能製裁幾個小嘍。不過通過這件事可以清楚,當收集了可靠信息知己知彼的礦石巨頭走向談判桌的時候已占盡主動權。

“間諜門”後形勢依然沒有轉變,一怒之下的中鋼協拋出“撒手鐧”,向國內鋼企發出停止進口鐵礦石兩個月的呼籲。但這一舉措並沒有起到作用,因為產業格局沒有發生變化。而國內鋼企眾多,心思也各不相同。此後國內礦石價格瘋長,而國外巨頭則趁機捂盤惜售。這樣一來反而沒等談判就已經等於宣布自己失敗了,市場表現成了王道。到2011年,人家幹脆連談都不想談,直接就要按照指數一個月一個價。

這毫無疑問非常不公平且後果嚴重。因為這不單純是鋼鐵與礦石企業之爭了,而是礦石巨頭與國際金融資本聯合抬高指數。礦石巨頭靠現貨出口賺錢,金融資本直接在金融市場上賺大錢。所有成本壓力都拋給了中國企業……

國內企業和中鋼協並不是什麼也沒做,不過在這種上遊產業壟斷導致的被動狀態下,做什麼就錯什麼。對國際規則不熟悉、產業壟斷危害、對談判對手的了解都顯得經驗不足。前麵曾經介紹過,中鋁入股力拓最終被人家給耍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力拓不想改變壟斷地位,一定要脅迫中國企業。這些巨頭可以容納日本大量入股,但對中國企業就萬分謹慎。

2011年8月,中鋼協宣布將建立自己中國礦石價格指數,還被國內很多業內人士賦予“爭奪價格話語權”和“打破鐵礦石指數泡沫”重要使命。但這是很天真的想法。因為所謂價格指數,更像是遊戲在製定規則。當這個遊戲大家都認可的時候,誰都會遵循這個遊戲規則來玩。可是當全世界都把“中國離不開進口礦石”當做遊戲中心的時候,我們非要說:不許這麼玩,必須按照我們的遊戲規則玩。這個時候誰會聽你的?誰會認可你的指數?所以這根本就不是遊戲規則製定問題,而是到底誰才是莊家的問題。誰坐莊,誰才有機會製定規則,大家都會跟著莊家走。但是當我們處於弱勢地位,連擁有話語權機會都沒有的時候,又何來什麼“提高話語權”?所以最終這個中國礦石價格指數,也隻不過是一個擺設而已。另外我國對於海外礦石企業合作,也是停留在絕不影響“國際定價”基礎上,並且在生產、出口、價格製定等方麵受到了嚴格的限製,隻是相當於一個加工企業。對國際價格製定沒有一點作用。這也是近年來海外合作的一個問題之一。

2011年7月,漢龍15億美元購非洲鐵礦,這標誌著我國終於有機會逃離三大巨頭壟斷“魔爪”。不過非洲合作建廠,除了要建立大量基礎建設設施作為條件付出高昂成本以外,還要麵臨著很多當地對於礦產保護方麵的政策威脅,所以不確定因素很多。骨頭不好啃,但總比坐以待斃強。所以對於這樣的投資,國內企業還是不遺餘力。

不過,非洲向來重視礦產資源。深受殖民統治多年的他們知道礦產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們會利用這些資源作為籌碼,換來本土居民好生活以及不勞而獲的基礎建設。這些成本還是累積到我們企業身上……

從近年曆史可以看到,由於對上遊產業曾經的未予重視,導致現在付出了沉重代價。對於國際遊戲規則不熟悉,也讓我們被玩得團團轉。從整體行業來看,行業過多發展讓國際巨頭們找到了壓榨利潤希望。單純思維和不了解對手也導致了我們很多決策失誤。對於未來,或許還要付出更多成本來應對國際變局,資源壟斷讓我們真正了解到了一個產業想要發展則必須要靠整體思維、未雨綢繆的策略以及知己知彼的信息收集,否則要付出的代價隻有自己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