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美國極力抵製亞投行

英法德意抱團入夥

繼3月12日第一個G7國家英國宣布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後,3月17日,法、德、意據稱已同意加入亞投行,如果此話成真,亞投行將成為值得關注的國際金融組織,未來可能在世界銀行、IMF、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大家庭中占據一席之地。2014年10月24日,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包括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新加坡、斯裏蘭卡、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比較主要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1000億美元的注冊資本不算太高(世界銀行為2783.77億美元,亞行為1624.9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為2432.84億美元,非洲開發銀行為1002億美元,泛美開發銀行為1168.8億美元),但由於亞投行設定資本實繳比例為20%,計算得到實繳資本為100億美元,僅低於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穩定機製。

背後中美暗戰

亞投行是被逼出來的

中國是在挑戰國際秩序嗎?有論者稱:中國成立亞投行,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目前全球經濟治理體係主要是二戰後建立的,美國是超級大國,是主導國,美、英、法、德、日、意和加七國集團(G7)是協調平台,後來俄羅斯加入,成為了八國集團(G8),他們替全球老百姓定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這三大支柱,是G7/G8協調平台下麵的腿,負責組織落實相關決策。這種治理結構從二戰之後基本沒有變過,其他國家隻能遵守。2008年以後,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G7/G8為代表的“富國俱樂部”發現光靠自己的力量還不夠,應該拉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來共同為全球危機買單,因此號召召開20國集團(G20)會議。但實際上,國際經濟治理體係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還是美國說了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都是被美國和日本控製的金融機構,美國在這三個機構中的投票權分別是15.85%、17.09%和12.76%,日本分別是6.84%、6.13%和15.57%,而中國分別是4.42%、6.07%和5.47%。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有一票否決權;在亞洲開發銀行,日本有巨大影響力,並壟斷了行長的職位。G20在2010年底一致同意改革IMF,決定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超過6%的份額,以便提升新興市場國家的投票權,同時歐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兩個執行董事席位。但美國國會拒絕批準這個改革方案,改革無疾而終。中國倡議成立亞投行,除不得不另辟蹊徑之外,實際上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意,對中國也有大大的好處。首先,亞洲經濟更加繁榮,對中國經濟有好處。而一些跨國家的互聯互通大型基建項目,比如“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也隻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可能實現。其次,中國目前資金充裕,產能過剩,投資亞洲基礎設施能夠獲得良好的回報。再次,中國大方地分享發展紅利,也能夠拉近與亞洲國家的感情。其實,歐洲大國大老遠跑來參加亞投行,也是心有期待,一個重要的機緣是美元即將進入加息周期,除美國外,全球都出現了通縮跡象。在這個時候,歐洲國家需要搭乘“中國走出去”這條新的經濟增長之船,如果能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意味著將來在亞洲基礎設施大建設中,可以分一杯羹。最後,亞投行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區域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幣國際化是擋不住的,通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逐步提高在區域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有利於人民幣出海。

周小川稱

2015年全麵放開存款利率

周小川3月12日在回答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相關問題時表示,2015年年內若有機會,將會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周小川說,利率市場化已經是走了多年,在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品種上,先是從大額、從企業慢慢變到小額,從貸款又進展到存款,都已經取得了很多進步。上年人民幣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間又擴大了20%,2015年前不久的這次利率調整,又再進一步向上浮動區間擴大了10%,因此合理地估計,我們離利率市場化,也就是最後的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經非常近了。2015年如果能有一個機會,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開了,大家期望中的最後一步就走出來了,這個概率應該說是非常高的。另據比較,目前國有五大行在各期限存款利率上完全一致,且利率統一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