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梅蘭芳菲:金融危機下的新生活 (9)(1 / 3)

2月11日 英格蘭銀行預測,到2009年年中,英國經濟同比跌幅將高達6%,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恢複增長。失業總人數已經接近200萬人。

2月12日 美國情報機構發布報告稱,全球經濟危機是美國現階段麵臨的最大威脅,它給全球1/4的國家帶來動蕩,並且有可能引發極具破壞性的貿易戰。

日本與IMF就其向後者貸款1000億美元的條款簽署了協議。貸款將用於向受經濟危機打擊的新興經濟體提供金融救援資金。這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貸款。

2月13日 美國參眾兩院最終通過了經濟刺激的一攬子計劃,金額為7870億美元,較此前的計劃少了數百億美元。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項目開支、增加失業補助、援助小企業和幫助陷入困境的州政府。

G7部長級會議在羅馬召開。參加會議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們在兩天的會議結束時發表聲明指出,穩定金融市場和推動經濟增長是各國需要采取措施的“優先目標”。但政界人士和學者指出,隨著G20的崛起,G7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難以再獲外界重視。

2月16日 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GDP環比下跌了3.3%,折合年率為12.7%。日本由此成為世界各大經濟體當中最大的輸家。許多民間調查機構預測,2009年第一季度的GDP也會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

2月17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7870億美元的巨額經濟刺激法案,並宣布這是美國80年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終結的開端”。

通用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同時向政府伸手要貸款,要求政府再分別提供166億和5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2月18日 美聯儲預測,2009年美國經濟將收縮0.5%~1.3%,並預測經濟複蘇的時間會“非常”長。2009年的預測失業率為8.5%~8.8%。

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投入2750億美元資金,以避免大批家庭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為美國900萬“房奴”解困。

2月19日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說,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因全球經濟減速蒙受的損失比預想要大,它們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但他認為亞洲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美國勞工部宣布,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的一周內,美國申請領取失業救濟的人數增加了17萬人,達到498.7萬人,為曆史新高。

《泰晤士報》稱,第二輪金融危機正向我們逼近。該輪金融海嘯將首先由東歐引爆,進而衝擊全歐,波及全球。

2月21日 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分別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雙方同意“同舟共濟”,共同應對金融危機以及其他全球性經濟問題。

2月22日 德、英、法、意等歐洲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發表聲明,稱IMF的資金應該翻倍,從目前的2500億美元增加到5000億美元,以幫助那些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嚴重打擊的國家,防止它們出現新的經濟問題。

東盟和中日韓13國財長會議在泰國普吉島舉行,各國決定將“清邁倡議”確立的區域內外彙儲備庫規模擴大至1200億美元。

2月25日 日本財務省稱,日本1月份貿易赤字擴大到9526億日元(合99.2億美元),這是連續第四個月進口超過出口,是自日本政府於1979年開始搜集比較數據以來最大的貿易赤字。

2月26日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稱,美國2008年第四季度問題銀行數量增加了50%,達252家,創下1995年6月以來的紀錄;虧損額達262億美元,是美國銀行業18年來第一次出現季度虧損。2009年銀行全年利潤為161億美元,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預計2009年會有數以百計的銀行破產。

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公布,該行2008年淨虧損241億英鎊(合340億美元),並將3250億英鎊資產投入政府擔保計劃。

羅馬尼亞央行行長表示,羅馬尼亞將請求IMF和歐盟提供貸款,幫助自己應對經濟危機。

通用汽車公司宣布,2008年該公司虧損達309億美元,4年來共虧損866億美元。

房利美公布,2008年該行虧損近600億美元,預計2009年將麵臨更大虧損,要求政府再增加152億美元緊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