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的秋天格外涼爽,一位懷胎十月的孕婦懶洋洋的躺在預產科的床上,輕輕的撫摸著肚子,“還有兩個星期就可以見到他的麵啦”。和每一位即將見到自己孩子的母親一樣,心中充滿了期待和不安。
廠裏一向有人緣的孩子的父親經常都能聽到這樣的話“嘿要當爹了瞧你這鬼樣哪裏像是個爸爸”,“有孩子壓力大以後怕是沒機會和兄弟們打牌啦”,“這孩子乖巧的話給我當他幹爹唄!”。孩子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工廠技術工人,市井粗話、其間各種或輕佻或調戲的言語自不必刻意表示,這才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這位父親臉上隻一絲淺笑,但煙癮在這幾天似是大了不少。
第二天,孩子他爸趁著一時清閑,照常和工友蹲在一堆抽煙吹牛逼。大腿側的BB機響了,彈了彈手中香煙的煙灰,慢悠悠的蕩去廠裏的公共電話處回電。電話那頭是醫院,告訴他孩子要生了,這下他心頭一震,怎麼來的這麼快!來不及細想,草草告知工友幫忙請假,衝到單車棚提著他那架老馬就奔到醫院。爺爺奶奶姑媽早已等在產房前,“一定要是男孩”,奶奶腦子裏不斷喊著,嘴裏卻對旁人說這肯定是個女孩。原來她大兒子給她生了個孫女,她嘴上不提,心裏卻是很不高興,對自己孫女提不起太多興趣。為了這個原因,婆媳關係很是僵。重男輕女這個落後思想到了現下其實仍然或多或少還是影響著一個個家庭,別說當時剛改革開放10多年。爺爺倒是老成持重,男女都喜歡,隻是耐心的等著孩子出世。所以孫子輩對爺爺的印象都普遍很好,而男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孩子他爸也強作鎮定嘴裏的煙卻是不停。
正午十二點,孩子哇哇落地,是個男孩,一切辦妥後醫生走出來告訴家屬們母子平安。隨著爺爺的願,希望這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人生之路和他的名字一樣高飛!奶奶在聽到是男孩的一霎那恨不得立馬抱著他回家,誰也不能搶,對著飛爸說:“仔,趁我們兩個老的現在還帶的動,等他大些了就給我們幫你帶,你們夫妻就能輕鬆得多。”老高哪裏不懂他媽媽的意思,自己明白老人家帶著孫子,十個硬是有十個得寵壞,但終不想坳著自己母親,隻得答應。
高爺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後來退伍回來安排在某國有集團任職,住在集體大院。集體大院給本人感覺要比現在的小區有人情味的多,雖有個別私下矛盾尖銳,大多數都是相親相愛。爺爺奶奶回到院裏,每遇到熟人,大家就會你一句我一句的談談說說,不需半天整個大院就會傳遍。
醫院裏老高一家三口在一起,小高飛已經洗得幹幹淨淨的躺在床籃裏,雖然是順產,高媽媽還是很虛弱,不出意外三天後就可以出院回家。老高陪在妻子身邊,想著孩子來的有些突然,忙活一陣妻子還沒好好吃點東西。眼下高媽媽還需要休息一陣,便去取單車往爸媽院子騎去。心裏在盤算著,慈父還是嚴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