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塵埃半侵混芳塵(1 / 2)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一陣婉轉歡快的歌聲,縈繞在雲霧繚繞的梅花塢中。歌聲發自覆雪懸冰的紅梅叢中。紅梅深處三個少女和歌嬉笑,踏雪折梅。她們唱的曲子正是宋代易安居士所作的詞《漁家傲》。這首詞移情於物,以景傳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寫得當真是如夢如幻,空靈優美。

時值扶蘇國新昌四年,地處紫菱洲界。元宵佳節方過,大雪暫歇,梅花塢中寒梅新綻,銜霜當露,映雪凝寒,煞是好看。

這一陣歌聲傳入紅梅盡頭一個衣著華貴的美貌少婦耳中。她手握一支碧色笛子,在一株紅梅樹下靜默悄立已久。一陣風過,梅花上的雪花蝴蝶似的飛落在她的白狐披風上,她聽得心頭思潮湧動,反複咀嚼著“共賞金尊沈綠蟻”,不禁癡了。

歌聲漸漸遠去,唱的是李清照的另一首詞《清平樂》,唱到“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時,歌聲戛然而止。那少婦長長歎了口氣,歎息未完,忍不住咳嗽了幾聲,臉上大有愁苦淒涼之色。

那少婦身後十餘丈外立著一個白衣男子,劍眉星目,高大英挺,腰間佩帶一把黑鞘短劍,雙手抱胸,表情木然,直到聽得那少婦咳嗽,才嘴角抽動一下,臉上大有關切之色,腳下卻未挪動半步。

近身侍立在少婦邊上的是一位三十來歲的青衣女子,見狀忙上前幾步,勸道:

“主子,起風了,先回屋吧。追風和沐雨自來辦事妥當,有他倆護衛我們爺,您就放心吧。”

原來,這少婦,正是扶蘇國前太子、當今閔王陸之鼎的妻子,大魏國皇帝梅琅的長女、柔嘉貴妃的獨生女兒,姓梅名如曼。中年女子是她的侍婢,名喚憶柳。那白衣男子姓秦名光煕,曾在大魏國官拜二等虎威將軍,後護送長公主梅如曼入嫁扶蘇國未歸。

彼時,神州大地上大魏,扶蘇和茲南三國鼎立,三國之間時戰時和,勢力此消彼長,互相製衡。

時當大魏和茲南因海上貿易爭端問題導致關係日趨緊張,兩國劍拔弩張氣勢已然形成,眼看幾無挽回餘地,又適逢扶蘇國向大魏國示好求親,大魏國皇帝梅琅亦欲和扶蘇國結盟聯手打擊茲南國,為表誠意,遂將長公主梅如曼嫁於扶蘇太子陸之鼎為妻。大魏和扶蘇國既已和親,茲南國自不敢輕舉妄動,三國之間一時倒也風平浪靜了一些年月。

隻可惜好景不長,扶蘇國泰元廿二年,太子陸之鼎養母、皇後夏綰薨,諡為孝賢端慧皇後。次年,國君陸立謙冊立盛寵多年的瑾妃元金玉為繼後,並擢升元氏所出的皇五子成王陸之洵為晉王,扶蘇國和大魏國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

自扶蘇國泰元廿六年先帝駕崩、新帝即位以來,梅花塢上下不便再稱梅如曼作太子妃,卻也不願口稱王妃,隻一律改口稱主子,稱陸之鼎作“爺“,隻是去掉了“太子”二字。這梅花塢,正是當年扶蘇國為迎娶大魏長公主梅如曼而修建的別宮。

梅花塢臨近大魏國,背靠紫菱山,麵臨湉水河,三麵環水,遠遠望過去,整個梅花塢竟如浮在水上一般。湉水河岸上是鬱鬱蔥蔥的密林,植有四季樹木,因而一年到頭皆是繁茂蓬勃的一片綠意。當年為防止茲南國破壞婚事以阻止大魏、扶蘇結盟,這密林皆是按乾坤八卦和軍事陣法布置,且設有眾多機關,外人一般不能夠輕易闖得進來,即便極個別高手闖了進來,攻破機關時也會觸發梅花塢的預警設施,管教他們有進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