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古觀今,從誠信理念到誠信行為;從誠信文化到信用交易;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到個人信用評分,信用逐漸從抽象的意識發展、轉化、演變成具體的、可交易的商品。這種商品是我們每個信用主體都擁有的資本。
信用是一種資本,是一種財富,可交易、可度量、可管理,有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時間價值;信用是現代社會的生產力要素,推動社會經濟的升級和發展;信用也是現代社會的消費要素,是我們長期積累的無形資產。信用資本以全新的方式參與社會資源配置,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信用活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信用度越高的國家和地區,社會分工和市場交易越活躍,經濟增長也就越快;同時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對信用的要求也就越高。
信用資本在廣泛參與社會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形成了新型的社會關係,隨之產生了管理這種社會關係的全新管理製度、管理體係、管理政策以及管理部門,這就形成了社會信用體係。社會信用體係是市場經濟體製中重要的創新性製度安排。全麵推進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係基本框架和運行機製,是新世紀擺在每個國家麵前的緊迫任務。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不例外。
改革開放30餘年的今天,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無論是從道德層麵,還是從經濟層麵,信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信用體係建設也提上了議事日程。而這一切,都需要信用理論的發展與支持。
本人深知學術海洋的浩渺與深邃,信用理論的博大與精深,自己的渺小與淺薄,但卻也“位卑未敢忘憂國”。作為學者,我擔負著求索與奮進的責任。魯迅先生說得好——“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決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就讓此書和我成為信用理論與實踐發展的一粒鋪路石子吧,成為靶子,當萬千之箭穿身之時,那是我今生最高的榮耀。
《三維信用論》共設十三章,其主要內容包括:信用資本論,信用三維構成論,信用與經濟、社會的關係,信用與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詳解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社會信用體係的思考,政府信用監管,詳解合規信用監管,政務誠信建設,商務誠信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司法公信建設,對中國征信業的思考,對中國信用評級業的思考等內容。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把吳氏的主要信用理論框架加以歸納整理,對主要定義、原理、量化分析做了概括總結,省略了數據分析與論證的過程,簡明扼要地列舉了吳氏相關信用理論的主要觀點與結論。有概念、有結論、有思考、有示意圖表,可讀性較強,適合公務員、金融機構與工商企業信用管理高管、信用協會等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高校研究人員、信用中介機構高級管理人員閱讀。特別適合作為培訓教材。
感謝出版社和王振德老師、李一梅編輯的支持與幫助。感謝我的助理高茜……其實,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無法一一列舉,也無法用言語充分表達。在此,就對所有關心、支持並促成此書的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親人們深鞠一躬吧!
最後,引用我曾在我的《金融經濟學》前言中引用的、我最喜愛的先輩哲人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置身於一個偉大民族的變革時代,分享時代的艱辛挫折、愛與苦難、喜悅歡樂,擁有傳奇與平凡、濃烈和淡薄。也許,這就是幸運。”我的探索,是我為自己尋找的屬於自己的幸運,那麼讀者您呢?
吳晶妹
2013年5月於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