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經見過很多左撇子,他們為了生活習慣和其他人一樣,活生生的逼迫自己改變自己的習慣,用右手來吃飯,用右手來做日常。
畢竟這個世界上右撇子還是占據主要因素.
可張先生的情況明明相反,本來是個右撇子,可是就說要改變的話,為什麼強行把自己改變成一個左撇子?
另外還有一點疑問,當初學生時代那張照片兒,張先生正在和一個男同學討論一些話題。
照片上本身是沒有聲音的,所以他們當時的說話我根本就沒法聽到。
但我可以從照片中看見張先生和和她的男同學聊天兒的時候,在餐桌上擺放了一些書籍,主要都是一些考古文化的東西。
甚至在右上角的桌麵,還有這麼兩個古代的化石看上去不值錢,不過是那種三葉蟲的而已。
但我可以從對方的表情當中看的出來,張先生對這一行非常的關注。
可是當我來到張先生的家裏的時候,卻發現整個家中一點化石的影子都沒有,而且相關的書籍也並不存在。
要知道,一個人的家庭往往是最隱私的地方,如果不是親朋好友的話,很難邀請。
因為聰明的人都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家庭狀況,看得出這個人的性格和生活環境。
請別人來家裏,基本上相當於把自己的部分也是完全暴露在別人的視線之下。
比如說一個人家中家徒四壁,那麼這個人平常要不然非常忙碌,要不然就比較貧窮。
再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家中裝修的非常的輝煌,那麼說明這個人平常交友非常多,起碼裝修成這個樣子,主要是給別人看。
從細節上其實也能看出很多可能性。
喜歡武術的家庭,必定會有練武的道具。
喜歡書法的家庭必會有這墨水的味道。
可問題是,我來到這戶人家的時候,可是一本關於考古書籍也沒見到過。
如果說是工作繁忙,可以理解,但是私人愛好難道說可以說變就變嗎?
喜歡車子的人可能未必會開車,家裏甚至未必能買得起車,但最少也買了幾本關於車輛的雜誌或者模型吧。
說白了,我就感覺以前的那個張先生和現在的張先生,無論是愛好還是性格上,肯定有著變化。
我想到這裏的時候,這個健康廣播也播放完畢了。
我在猶豫到底應不應該回去提醒一下的時候,突然之間廣播開始說起了小說。
就聽見廣播裏的主持人用陰沉的聲音說了一聲:“觀眾朋友們你們好,下麵我為大家播放長篇連續劇,今天主要講的是狸貓換太子。”
我聽到狸貓換太子這幾個字,腦中如同當頭一棒。
刹那之間,有一種感覺在我的腦海當中,一閃而現,我趕快拍了一下司機的肩膀說:“是否麻煩你繞一下,我們可能不去那個城市了。”
出租車司機皺著眉頭問:“到火車站咱們都談好了價錢,突然間想改道了?”
我搖頭說:“師傅,請問您這出租車一天能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