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白玉京,
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
結發受長生。
諾大天下,熙攘天下人,但凡曾入學識字一年做過蒙童,就個個都能朗朗上口地背出這一闋入門古辭。年月渺渺,不知凡幾,早就沒人記得這辭著者何人,不過,人人都知道,這古辭中所述的天上白玉京指的就是仙城雲鼎。
雲鼎仙城已經在雲端漂浮了千萬年之久了。
雖居萬仞之高,但從地麵遙望,雲鼎城仍舊約有麵盆大小,它形似一隻三足巨鼎,鼎足上托著一座石造山城。城腳九色光暈環繞,光華強烈而又溫潤,即便在最烈的日光中也清晰可辯。而在最沉的夜晚中,那片光華則像高懸天頂的一片暖玉,透過雲層或者濃霧,慈和的潑灑人間。
除了這些在地麵一望可知的情形,關於雲鼎城就再沒甚麼可以讓凡人確知的細節了。天地之距遙遙,除非神仙,別說登天,世間凡夫俗子就連稍近雲端細看端詳的機緣也不可能有。沒人真的見過神仙,不過,數千年以來傳說曼妙,人人深信雲鼎城就是神仙的宮城。
傳說裏,仙山上朱玉牆琉璃瓦,累累宮闕中,仙樂飄飄玉女穿梭,其中自有神仙,逍遙極樂。
千萬年裏,無論中原大地如何變遷,無論又有天災人禍害得生靈塗炭,還是王朝盛世人人樂享太平安寧,一位位英豪梟雄起了又滅了,一個個皇朝霸業興了又亡了,雲鼎仙山始終傲渺地在雲端靜靜出沒,悠然自得。
凡俗螻蟻不入神仙眼,本該如此,自該如此。
可是,就在那年歲末,天卻崩了。
其實說起來,天崩之前雲鼎城也有異象可循,早幾年裏它的九色光暈就開始變得時常閃爍不定,落下的輝光也開始變得略顯渾濁黯淡。但是,天下絕沒有有人會去想,那座在萬仞高空之上已經漂浮了數不清歲月的仙山雲鼎城會不會突然崩塌,要知道,那可是雲鼎仙城,那可是神仙的宮城,那可是比人類的記憶還久遠,自打人類學會抬頭望天就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看著的的神仙山雲鼎城。
更何況,神仙自有他的逍遙,從來無意無心俯看關懷眾生。而這渺渺眾生們整日裏忙於小溫飽大禍福,神仙既然不管事,自然眾生也懶得搭理,早忘神仙。
螻蟻自有螻蟻事。已經持續七年的戎武國和西陵國之戰即將結束,幾乎天下的每個人都在關注著最終之戰即將發生之地,那座小小的末吾關。
大陸西南一隅,有名山大衍。大衍山脈層巒疊嶂綿延三千裏,它就像一條龐然巨龍,從亙古時期便一直睡在這裏,億萬年不動,一直把自己睡成了一具凜然瘦硬的骸骨。
大衍龍骨的巨口怒張,銜著這片大陸至高的明珠高原和皚皚絕頂雪山,瘦龍長尾甩向南海,骨脈在大陸架上起伏,延伸進入萬裏海疆,偶露崢嶸就變成星星島嶼。而龍爪騏張,延展出許多山川子孫,牢牢地按捺住了這片大陸的近半大好江山。
在這條巨龍的腰部,山脈去勢轉折,攏起一大片沃綠盆地,是為西陵國。
而在這龍腰將斷未斷的最狹窄處的一道山隘上,麵朝山外廣闊中原,背靠盆地千裏沃土,一夫當關扼守著西陵國門的,就是這座小小的石頭城末吾關。
時間近黃昏,末吾關外草木暗伏四野昏混,隨著日色漸漸褪去,天空中雲鼎城的昏沉輝光覆蓋在石頭城牆上,忽明忽暗。
大戰將至,除了老弱不堪無力遷徙的和武侯軍兵將的隨軍家眷,尋常百姓老早就紛紛逃離。關城內,僅有的幾條狹窄的街路上人跡稀少,寥寥幾十戶民居大半門戶緊閉炊煙不起。
隻有在兩條窄路交彙的一個拐角,有一個倚凳的阿婆麵前擺幾顆半枯半黃的青菜,還有一個彎腰駝背的老漢端一籠粗糧雜餅,就算是這末吾關內僅存的集市了。
卻有吵鬧聲打破寂靜。
“呸!老子在宜都城裏大館子吃菜肉餛飩都不給錢,別說拿你個破雜餅了!”
就在這麼個根本算不上集市的破爛集市裏,居然來了個無賴紈絝!
瞧著眼前這個蠻橫瞪眼的紈絝,駝背老漢極為無奈,“十三哥兒,咱沒跟您要錢啊。就是吃個餅嘛。”
這紈絝年歲不大,也就十七八歲。他身上穿尋常的西陵軍士兵皮甲,腰胯烈刀身負羽弓,頭上鐵盔歪歪扭扭地扣著,邊緣漏出一縷縷沾滿灰白塵土的淩亂黑發。
說著紈絝的台詞,一身打扮卻極不敬業,倒像小小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