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3)

古人雲:製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然恪守天之道者,又有幾人焉?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中原便是四戰之地。群雄涿鹿,百人稱王,卻無人可以終結這個亂世。

直到千年過後,三秦之地出了一位聖德天子。他本是一介布衣,卻手持三尺劍,起兵於草莽之間,隻有用了不到十年的工夫便平定了各路諸侯,南麵稱帝,國號為夏。

這夏祖皇帝眼見中原已定便想著將自己的功業流芳千古,於是下詔司神監選取一處龍脈作為新都之址並想在皇城周圍圈出百餘畝地修建功業台,以便皇家年年來祭,彰顯夏國一統天下的不二奇功。

司神監乃是夏國內部的重要機構,長官被稱作大執事,其職責是總領帝國日常祭祀和司觀天文地理。在司神監內部設有觀天、察地、祭禮、估法四個小監。觀天監負責記錄天象,揣度上神心意,以神諭授天威;察地監負責尋山造海,查驗風水,繪製地圖;祭禮監負責大小祭祀,內宮婚嫁,德備社稷;估法監負責製定曆法,司職農時,保帝國風調雨順。每一監都有由一名小執事掌管,他們對自己的長官大執事負責,而大執事又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司神監雖不事朝政卻也擁有淩駕於九卿之上的顧問之權。

現在皇帝陛下下詔選取龍脈,這一重任便落到了司神監中察地監的頭上。這察地監的執事喚作悟虛子,早年流落江湖以測字算命為生。後來天子起兵攻入河南,他便到大營中自薦,稱其雖無經天緯地之才,卻擅使風水斷脈之術,可助天子奪取天下。彼時天子正在外行軍作戰,確實需要一個懂得地理風水的術士,於是悟虛子便留在天子賬下成了一介謀士。後來天子登基,悟虛子加官進爵成了這司神監中察地監的小執事。

這次皇帝要讓察地監尋一處龍脈,悟虛子哪裏敢怠慢,當下領旨謝恩,收拾行囊器具告別了妻兒,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幾名弟子出城去找龍脈了。

數月之後,悟虛子帶著好消息回到了皇帝身邊,原來他按河圖洛書尋經覓脈果真找到了一處龍居。此處位居關中,沃野千裏,河流縱橫,四下地勢易守難攻,任誰看都是一處建都的好地方。悟虛子運用平生所學深究一查,此地東為龍首,西為臥尾,八方朝叩中央暗合伏羲八卦之相,真乃盤龍聚養天威之地。夏祖皇帝聞之龍顏大悅,當下召集九卿擬詔遷都此處。

朝堂上大司空領命,征發了上萬人來到關中建立皇城。這些人風餐露宿,行走了幾百裏終於按期到達了地點。幾天後他們選了個黃道吉日破土動工,卻一下子從地下挖出了一塊玄鐵。這鐵足有幾丈見方,上下烏黑,在陽光下散發著道道寒氣。仔細觀瞧,那玄鐵上似乎還有無數條銀色的細紋,就像活水一般來回遊走著。

被征發來的工匠們哪裏見過這樣的物件,連夜把它送到了皇帝麵前。夏祖皇帝見到此等異物也是一驚,急傳司神監的大執事前來商議。

這大執事名叫端木瑞,原是別國諸侯的大夫,因與君上有隙,才投到夏祖皇帝賬下。祖皇帝知曉此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風水方術無一不通,於是便拜他為上卿,後來又封他為司神監的大執事。

端木瑞在皇帝麵前端詳了好一陣,忽然跪倒在地山呼萬歲,稱陛下得到了靈物。按他所講,這玄鐵上麵的紋路乃是上古天帝的華服錦繡,稱為十二章紋。章紋按照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排列,是社稷千秋之瑞相。

端木瑞曰:“大道無形,聚之氣重,陛下得此靈物可按上麵章紋路數製成朝服,當遷都之禮上著之,可為萬民所仰。”

夏祖皇帝沉吟片刻,道:“此雖善,然朕起於草莽卻也嚐聞錦繡紋章乃是天帝之製,凡人豈可受用?”

端木瑞聞言再拜曰:“禮製所載皆為社稷。雖言天帝配此錦繡,然陛下乃是四海之主,是為人中龍鳳,怎麼說不當受用?若陛下遷都大典上著此華服,我朝必大興旺矣!”

夏祖皇帝聞之稱是,忙命後庭按照玄鐵上的紋路日夜趕工華服,終在祭典之上得償所願。而那塊玄鐵則從此擺放在宗廟之中,端木瑞攜司神監四大執事日夜做法,通靈十二章紋,使其能夠祥瑞滿盈,澤備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