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寧、滬,杭三角區生產性服務業錯位發展的具體方向
1、上海生產性服務業錯位發展的具體方向
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升能級是基礎,對外輻射是趨勢,要把兩者結合起來。通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研發經濟,發揮溢出效應,實現管理、技術向區內輻射和擴散,走出一條與二級城市互利共贏的新路子。上海最終要建設成為國際大都市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必須實現綜合服務功能的全麵增強。在服務層次上,應由傳統服務轉向金融、信息、現代物流等為主的知識服務;在服務對象上,應由自身服務型為主轉向區域服務型為主。當前,上海要利用全球生產性服務業空間調整和轉移的機遇,加快吸引各類跨國服務公司、公司總部的人駐,同時積極延伸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逐漸在上海和長三角各地區之間形成空間網絡配置格局,擴大生產性服務業的輻射範圍,即在上海布局企業管理中樞機構、金融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或物流中心。
從國際大都市產業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出發,今後一段時間內,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可以設定為金融業,物流航運業及會展旅遊業。
一是大力發展金融業。2007年上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195.7億元,金融業躍升為對GDP貢獻率最高的服務行業,貢獻率高達20.1%,成為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未來上海金融業的發展要逐步完善金融市場體係,加強金融產品業倉新力度,擴大產權市場交易範圍和輻射力,增進長三角的金融合作與聯動,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市場體係和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完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服務和金融監管體係。按照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探索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有效方式,優化整合地方金融機構,引進和組建新興金融機構,進一步集聚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積極促進金融衍生品、保險和再保險、離岸金融、債券等市場和業務發展,推動金融產品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和完善資本、貨幣、外彙、期貨、黃金和產權市場建設。加強托管、交易、清算結算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金融市場之間的連通互動。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信用征信體係建設,強化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繼續建設金融安全區。積極發展金融輔助產業,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擴大金融業開放,爭取全國性金融機構業務、營運中心和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管理、運營中心落戶上海,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和新增金融機構集聚,維護金融穩定,確保上海金融穩健運行。
二是加快發展物流和航運服務業。2007年上海物流產業增加值728.6億元,物流業對GDP的貢獻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但其增加值依然占到服務業增加值的10%以上。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並投入運營,使得上海港的貨物吞吐能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同時,包括洋山保稅港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空港物流園區在內的一批重點物流園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得到不斷完善,使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步形成。在未來的幾年裏,要充分利用洋山深水港區開發建設的契機,增強港區綜合配套能力,完善港口綜合服務環境,更好地服務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三是積極發展會展旅遊業。借助世博會舉辦的契機,上海應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強化城市宣傳推廣、優化旅遊市場資源、培育與集聚國際級會展品牌、提升會展旅遊業服務能級。培育國際會展品牌,發展都市特色旅遊產品,建設若幹大型旅遊基礎設施,推動會展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