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輪船公司1872年成立,1890年在天津設分公司。太古輪船公司在中國辟有17條航線,承運中國沿海、內河及與中國臨近的國家間貨物運輸,有天津到上海、廣州專線。
日本航業在1900年前主要是日本郵船公司、大阪商船會社。二者都辟有天津到日本神戶、長崎、中國台灣及沿海各通商口岸等航線。1900年後出現的日清輪船公司成了日本在華的最大輪船公司,在上海設辦事處,是外籍人在華的三大航業之一。
中國輪船招商局1872年在上海成立,1873年在天津設分支機構,隨之在中國各重要通商口岸及香港、日本長崎、菲律賓呂宋等地設辦事處,攬運中國各通商口岸及上述地區和國家間的貨物運輸。
此外,荷、德、法、俄、美等國在華輪船公司及20世紀華人在天津建的三北、政記、北方、直東等輪船公司也都積極攬運中國各通商口岸的外貿貨運。
上述各輪船公司在天津有設分公司、有設辦事處、有設總公司,都將天津作為中國近海或遠洋航運的終起點及裝卸貨物的重要口岸,天津因此成為中外通商大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交通樞紐,是天津走向世界的標誌之一。
六、外貿使天津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天津
近代天津對外貿易發展,使天津成了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學習外國科學技術、了解世界形勢和經商貿信息的重要渠道,交流東西方思想文化乃至傳播宗教信仰的重要場所。
(一)隨著近代天津對外貿易發展,外國機製產品大量輸入天津,各種經、貿信息及機製產品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也隨之傳入天津乃至華北城鄉。中國民眾在使用進口機製產品過程中,提高了產品質量意識。為了學習西方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一是對進口機製產品進行仿製,天津北洋勸業鐵工廠仿製日本鐵輪腳踏織布機和天津啟發木械場仿造日本織布機就是突出的實例;二是買進生產設備、引進生產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天津先後買進外國生產機器和設備以及聘請外國技師來華傳技等舉措來促進天津近代工業發展更是例證。
(二)隨著近代天津對外貿易發展,各國在津租界是列強對華侵略掠奪機構較集中的地區,亦是中外關係交往的場地。
為適應中外各方麵關係發展,天津各國租界先後設立的殖民統治機構:如工部局、領事館、警察巡捕房、居留民團以及從事經、商、貿、金融活動的各式各樣的公司、洋行、銀行、加工廠、生產廠、商店等就成了中外關係交往的重要場所。租界裏市政建設蓬勃興起:建碼頭、築道路、架橋梁、辦電廠、設自來水廠、興郵政、修下水道、立醫院、經營市內電車、汽車交通及賓館飯店等為中外關係交往注入了新的內容,從而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和手段以及生產技術、科學管理尤其是市政建設的技能和經驗傳入天津。租界裏的樓、堂、館、所建築便是歐洲各國建築藝術和風格在天津的集中體現,亦是中外關係交往的見證,當然西方國家的腐朽生活方式也隨之傳入了天津。這些都表明天津已邁進了世界城市的行列。
(三)隨著開埠通商及對外貿易發展,天津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天津。這就需要培養溝通彼此交往的人才、興辦傳播媒介,於是立學校、興郵政、設通訊、辦報紙就為當時中外當局倍加重視。
天津興辦培養這類人才的學校是19世紀90年代開始的。首座這類學校是美國駐津領事館秘書丁家立創辦的“中西書院”。該書院成立後招有中國學生數十名。這是外國人在華興辦的第一所不帶宗教色彩的學校。繼之是英籍德國人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辦的“博文書院中西學堂”,後因經費等問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