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近代天津對外貿易發展的黃金時代(2 / 2)

(二)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以來天津在全國外貿中比重大為提高,1919年在全國幾大通商口岸中位在前三四位,1932年開始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

19世紀中國對外通商大港有:上海、廣州、廈門、漢口、福州、寧波、汕頭、天津、煙台、牛莊,號稱十大通商口岸。20世紀50年代前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對外通商大港是:上海、廣州、大連、天津、漢口、青島、九龍。天津在全國外貿中的比重:1868-1899年年均占3.26%,居上海、廣州、廈門、福州、汕頭、漢口之後第七位。可見影響是有限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進入20世紀後比重有了明顯提高,1900-1918年年均比重升到5.35%,超過漢口、廈門、福州、汕頭,位上海、廣州、大連、九龍之後居第五位。1919-1931年年均比重升到8.07%,超過廣州、九龍,居上海、大連之後的第三位。九一八事變後大連列入“滿洲國”外貿範疇,天津外貿就在大連缺席情況下,從1932年起到1946年無論是進出口值、還是土貨出口值、或是洋貨進口值,均居上海之後占全國第二位。1932-1937年年均比重11.30%。

從稅收看:1863-1899年天津在全國關稅收入中所占比重年均3.30%,居上海、廣州、漢口之後。進入20世紀後比重成倍上升,1900-1918年年均比重7.7%,雖不及上海比重,但與廣州、漢口比重不相上下。1919-1937年年均比重升到8.37%,超過廣州、漢口,亦越大連九一八事變前水平,居全國第二。

進出口商品在全國也占有一定比重,一些商品在全國同類商品的進出口比重中是驚人的。進口方麵:以1919-1930年計,煤油年均占17.64%左右,1919年達46.69%;棉紗約占9.84%上下,1923年達15,96%;麵粉占23.97%左右,1927-1929年年均占28.36%。出口方麵:蛋產品1919-1931年間年均占17%左右,1927年達23.49%;棉花1919年後逐漸占半數或半數以上,1932年竟達93.40%,處於壟斷地位。

以上數據表明:1919-1937年天津外貿在中國外貿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是此間中國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在各國對華貿易中有著重要地位

天津始終是中國北方外貿基地、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市場,是各國對華貿易的重要商埠,在各國對華貿易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各國對華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各國同天津貿易在其對華貿易出口比重看:加拿大1919年占12.91%,1927年為35.61%;法國1919年占17.59%;日本1927年占25.25%,1931年為15.93%;德國1931年占10.34%;希臘1931年占26.38%;阿根廷1931年占25.63%;丹麥1931年占18.86%;荷蘭1931年占17.90%;西班牙1931年占31.77%。

從各國同天津貿易在其對華貿易進口比重看:加拿大1931年占25.33%;英國1927年占25.53%,1931年為23.15%;德國1927年占15.97%,1931年是12.58%;日本1919年占11%,1927年為12.75%,1931年達13.58%;美國1927年占25.53%,1931年是23.05%;新西蘭1931年占65.44%;古巴1931年占62.50%;西班牙1931年占30.90%;瑞士1931年占25.24%;澳大利亞1931年占27.16%。

舉這三年為例,是因這三年在中國發生了有較大影響的政治事件:1919年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問題的不公正處理,激起了中國人民義憤,爆發了聲勢浩大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和抵製日貨運動;1927年是中國軍閥割據及革命與反革命進行殊死搏鬥最為嚴峻的年代;1931年發生了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這些政治事件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必然影響到天津同這些國家貿易。然而這三年天津在各國對華貿易中仍占有重要比重,可見其他年份天津同各國貿易必然是各國對華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對華貿易的重要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