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海外投資是當時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舉1913年為例,英國海外投資為4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國民財富收入的1/4,占各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一半,其中半數左右投資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
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頭號殖民主義者,擁有殖民地麵積也是任何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望塵莫及的。1914年英國擁有殖民地占全球麵積的1/4,是各殖民主義國家擁有殖民地麵積總和的1/2,有“日不落帝國”稱號。
第二,英國是侵華急先鋒。
英國是兩次鴉片戰爭禍首,是近代以來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掠奪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急先鋒,是強迫中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國家。
第三,英國控製了天津進出口貿易各主要環節。
舊中國海關是管理中國進出口貿易和征收關稅的機關。執掌海關行政大權的海關總稅務司,始終為英國人擔任。天津海關是管理華北地區進出口貿易和征收進出口關稅最重要的海關之一,從它成立之日起,大權就操縱在英國人手中。1861年成立到1941年日本人接管止,30任天津海關稅務司(不計署理、代理海關稅務司),除美、德各2人,日、比、匈、丹、法、意等國各一人外,其餘20人全為英國人。可見天津海關長期為英國人牢牢控製著。
英國控製天津貿易,主要是通過它設在天津洋行和銀行來實現的。英國在津洋行,不僅建立早、勢力大、經營範圍廣,而且還有分工:有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有專門從事商品打包,有專門從事商品采集和推銷,有專門從事貨物運輸,還有專門從事貨運保險等等。英國在津洋行1867年就占各國在津洋行總數的一半,19世紀80年代末還占1/3。
英國在津太古、怡和兩大分行,不僅包攬了天津進出口貿易業務,而且還壟斷了天津進出口貿易的海上和內河運輸。
英國在津銀行,主要是彙豐、麥加利銀行。它以成立早、實力強、資金足等優勢控製了天津金融、貿易及國際貨幣彙兌等業務,是英國控製近代天津外貿的經濟支柱。
此外,天津港務、航政等一切業務和運輸設施及港口引水權等都為英國人控製或操縱。
這些都為英國控製天津外貿具備了條件。
綜觀近代天津外貿興起時期的基本特征,不難看出:主權喪失、經濟落後、政治腐敗的國家在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必將成為外國侵略者侵略掠奪對象,處於受淩辱受壓榨地位。要擺脫這種“弱肉強食”的處境,隻有解放生產力,牢掌國家主權,奮發圖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全民族曆史責任意識。(原載《天津師專學報》1995年第3期)。
20世紀初天津對外貿易的基本特征:1900~1937年是近代天津外貿飛速發展時期,20世紀初的1900~1918年,即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這個時期的前一階段。這一階段天津外貿的基本特征是:外貿發展很快,但受戰爭和災害影響大;外貿由間接貿易轉為直接貿易,出口貨值增長速度仍舊比進口貨值增長速度快,入超雖依舊存在但卻有明顯下降;英、日、美等國在天津外貿中的實力地位正在發生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