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在臨床實習教學中以循證醫學思維指導實踐臨床路徑的探索和應用
實踐·實訓
作者:張永強 於廣娜 王麗 李豔 郝文波
摘 要 目的:對循證醫學思維指導實踐臨床路徑在心胸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予以探討。方法:隨機選取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2013年6—12月間的心胸外科實習本科生40名,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對照組實習生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觀察組的實習生應用循證醫學思維指導教學,然後應用考試與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實習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實施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實習生在病例分析與基礎知識考核中的成績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具有明顯差異,並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另一方麵,觀察組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探索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查閱文獻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等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具有顯著差異,並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循證醫學思維應用於心胸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推廣。
關鍵詞 心胸外科;臨床教學;循證醫學;臨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2-0161-02
近年來,臨床醫學界關於循證醫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在開展心胸外科臨床實習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進循證醫學思維來指導教學實踐,對於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1]。本次研究中,將循證醫學的指導思想應用於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2013年6—12月間40名心胸外科實習生的臨床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2013年6—12月間的心胸外科本科實習生40名,將其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的20名學生中有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齡處於21~24歲之間;觀察組的20名學生中有男性14名、女性6名,年齡處於22~24歲之間。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學曆等基本資料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 教學過程中,對對照組的實習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對觀察組的實習生應用循證醫學的指導思想開展教學,具體表現為:應用誘導式與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以便於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並能夠積極探索新技術與新方法,對所麵臨的各種臨床問題予以科學的解決。實習結束之後,在同一時間地點,對兩組學生開展相同內容的考試,其中考試內容包括病例分析與基礎知識;另一方麵,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開展不記名調查問卷。
臨床路徑教學方式通常應用的是固定的教學模式,包括帶教教師的選擇、實施小組的成立、設置教學路徑表以及實施之後的反饋等。具體的方法步驟表現為:1)在選擇帶教教師的過程中,一般需要選擇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教師,並且對於教師的職稱、學曆與責任心有一定的要求;2)成立帶教小組,並在小組中設置組長,以便於對整個帶教活動進行監督,並在每個階段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反饋;3)具體的帶教內容要在遵循循證醫學方法的前提下,查閱大量的資料,結合心胸外科的科室特色製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實習大綱,並為每個學生分發臨床教學路徑表,以便於學生能夠提前對實習內容與實習進程有一定的了解;4)在臨床教學路徑執行過程中,其臨床教學路徑表通常由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效果評價、預期目標等組成,帶教教師要結合臨床工作實際,對計劃內容予以詳細的講解與示範,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嚴格執行,對沒有執行的相關內容要彙報沒有執行的原因,並要分階段對實習內容進行回顧。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實施處理,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若P
2 結果
觀察組實習生在病例分析與基礎知識考核中的成績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具有明顯差異,並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