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很多二三線城市,整體的網購環境都不成熟,時尚消費意識也不強。所以,城市分站能幫助總公司賺錢的完全是鳳毛麟角。通常是要用幾個分公司的銷售利潤來填補上百個分公司近上千萬的支出。想要盈利就意味著要銷售出去上百萬件商品,顯然以任何一個團購網站的流量,都完全是癡人說夢。為了滿足正常運營,必須要支付工資。而當資金斷鏈的時候,就隻有拆東牆補西牆,把應該結給供貨商的錢先用來發薪水。
所以,團購的火爆、擴張、裁員、撤分公司直至倒閉,這整個的惡性循環,都是由於預先的不可控成本導致。團購要贏利,就必須先控製成本。
服務永遠是團購軟肋
團購應用因互聯網而生,而互聯網點除了信息便利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虛擬”,從而衍生出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消費者維權困難。因為團購的主要贏利點還是票務和餐飲,這裏仍然以電影票為例,在網上搜索“窩窩團 電影票”。出現的不僅僅是網站信息,更多的都是網民發布的負麵信息甚至負麵新聞。
實事求是來講,很多情況下,確實不是網站本身的問題。因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隱性規則。雖然電影院同意團購電影票,但卻不代表允許隨時使用。像重大的節假日、大片,這些折扣票全都無效或者需要補交費用。這些都是影院維護自己利益的手段,但是網民覺得受到了欺騙,隻能去投訴網站,但網站對此確實是一籌莫展、毫無辦法。
還有的情況是網民團購了電影票之後,電影院根本不認帳。除了人為原因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網站與第三方的票務代理方合作,價格極低所以電影院不承認。但不論哪種原因,對網民來講隻有一種結果,就是上當了。
如果前兩種情況錯不在網站,但第三種情況就是絕對的網站行為。幾乎所有國內的知名團購網站,都是被投訴的主要對象。例如,網民拿到快遞的電影票竟然發現,兩張的日期竟然不同;網上明明寫著可以到電影院領取一份飲料,但是電影院卻說根本沒此協議,是網站炒作的手段……網民打電話要求退款或者投訴,得到的永遠是“我們正在彙報領導處理”等不負責的回答,諸如此類的情況數不勝數。
很多時候這都是網站為了增加銷售采取的不負責的處理方式,雖然增加了一點銷售額,但是卻為網民造成了巨大的公關隱串,絕對是得不償失。一個網民的博客或者論壇貼,對網站也許沒什麼影響。但是當幾百或者幾千個網民,都在網上聲討一個網站時。閱讀者和跟風者,將很快擴張到幾萬、幾十萬。這些,都可能是網站的曾經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他們都有可能看到了某篇文章,徹底放棄對網站的信任。所以網站要贏利,服務問題也是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這一點不僅僅是團購網站,很多像“豬八戒網”這種客服叫板消費者,請消費者起訴自己網站的情況,也是非常多,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的行業通病。
簡而言之,團購模式自身是有功無過的。畢竟它是國外已經很成熟的經營手段,解決了人們的購買便利、更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但是,行業和模式必須要通過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而影響檢驗的因素會很多。所以,小而美能否成為團購的救命稻草,關鍵要看團購本身能不能解決潛在的問題!
(編輯:寇尚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