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牌照跨界想象
趨勢
作者:李尚謀
繼支付牌照、物流牌照之後,虛擬運營牌照也將向民企開放,尤其是正在進軍電商業務的蘇寧、國美的誌在必得之勢,讓風波不斷的電商行業波瀾又起。>>
虛擬運營牌照的事情各方很期待,尤其是蘇寧、國美等傳統連鎖巨頭最為期待。不知道移動互聯網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生活。按現在可以清晰判斷的理解,虛擬運營牌照解決的是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即從三大運營商中購買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比如,如果蘇寧獲得該業務的運營資質,很可能會提供蘇寧品牌的手機號卡或套餐。把網絡營銷和虛擬運營牌照這兩件事情聯係起來,有些事情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如何把虛擬運營牌照變為企業網絡營銷的利器最值得思考。
網絡營銷的本質
傳統上我們從競爭的角度把營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工廠競爭,也就是產品階段,需求強烈,有什麼賣什麼,比的是工廠效率和規模。第二個階段是市場競爭,消費者開始眼花繚亂,貨比三家還是容易被以次充好,廠商的市場策略、渠道、定價、產品組合等,注重品牌形象。第三個階段是消費者心智的競爭,消費者逐漸掌握權力,競爭不僅激烈,而且消費者不再容易被忽悠,比的是在消費者心中的位置,以及和消費者對話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大多數廠商依然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不是沒理解營銷本身,而是自我為中心,沒有給予消費者足夠的尊重。
網絡營銷有幾個重點,其中搜索廣告占了大頭,其次是互聯網廣告平台,然後是網絡公關自媒體發布內容,現在最為重要的是社交媒體的口碑模式,當然還有電商模式。網絡營銷在解構營銷與品牌的時候,也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營銷與品牌的本質,即消費者的價值選擇和認知。
最突出的特征有兩個:一是改變了接觸用戶的方式,二是把權力還給了消費者。以前我們也講消費者是上帝,可是上帝隻不過是我們擺布的金主。但現在消費者可以在網上發言,影響和他有一樣需求的消費者,消費者可以輕易地聯合起來。我們都知道,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但口碑的推動成本很高,所以被後來的大眾傳播所取代。直到互聯網時代到來,口碑可以借助互聯網低成本快速地實現,包括論壇、博客、視頻分享等,尤其現在的社交類網站,國外的facebook、twitter,國內的人人、新浪微博等。發展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號召力更是超出想象。如何通過手機影響消費者,消費者又如何通過手機來行使金主權力?這在虛擬運營商牌照到來之際就有了更加實際的討論價值。
向移動互聯網進化
虛擬運營牌照的前景是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分不開的。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便利,還有底層權利的回歸,微博的出現,讓消費者口碑更容易實現,以每一個人形成的圈子進行圈層交互傳播。最為經典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機,一個憑借互聯網營銷,憑借經營社區聯合米粉,橫空出世的估值達到40億美元的手機品牌,可以講小米手機不是屬於雷軍,而是屬於米粉,這才是營銷的最高境界,是品牌的本質體現。所以馬雲說電商是一種生活方式,品牌真正的建設者是消費者。
虛擬運營牌照是移動互聯網與電信運營商的結合,而目前來看,兩者最重要的交集就是微信。李開複說微信豈止“切入語音助手領域”,簡直有潛力“成為移動語音助手”,豈止“變身隻能AppStore”,幾乎有可能“成為移動Store”,豈止“分流移動搜索”,完全有機會“成為移動搜索”!自從微信的社交功能“朋友圈”推出後,業內就不斷將之與新浪微博比較。業內認為,微信背靠騰訊這棵大樹,擁有社交、遊戲、電商、支付工具等眾多流量變現能力,想象空間相當大。
事實上,由於微博、微信的崛起,用戶相當多的搜索信息需求已經得以滿足,如果微信真的大舉切入語音助手領域,加上若隱若現的騰訊“框”戰略,切入百度後院,將更大程度上分流用戶對於百度的搜索需求。2012年中國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是“迎接移動互聯新時代”,周鴻禕稱,“騰訊是唯一拿到2012年船票的,因為微信成功登錄了無線互聯網。”這一判斷應該說是對未來移動互聯網最準確的判斷。“如果按照用戶數量來衡量,騰訊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的第二大運營商。”中國聯通寬帶在線總經理何華傑曾如此對媒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