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九零八年的初春,山東膠東半島上有個才家村,是一個百十戶人家的莊子。姓才的占全村人的三分之一,姓崔的占三分之一,其他的姓也就占三分之一。村莊坐落在一個丘陵地帶,景色還是蠻好的。
村上有個叫才元月的,老伴崔氏,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才清溪,二兒子才清高,三兒子才清泉,四兒子才清甫,五兒子才清山,後來又生了老六才清潔,可就是沒有女兒。才元月這個人很會管理家庭,家裏種了十三畝地,雖然人口多,生活上比不上那些富裕的但還說得過去,但孩子漸漸都大了,兒子多,娶媳婦的事把老兩口愁壞了,那兩間老屋怎麼住的開呢。
這天,才元月對崔氏說:“老伴,你看老大都十五歲了,是不是好打算給他張羅個媳婦了。”崔氏說:“過完年他才十五,還小。況且咱這四間小房,西頭那間他哥幾個住,東頭這間咱倆。即便是有給媳婦的,可他們結了婚住哪?總不能住露天地吧。虧你說得出別人家都說你會管家。兒子大了連多餘的房子都沒有。想要兒子找媳婦首先要弄房,這樣才有給提媒的,你說我說的對不對啊?”才元月抽著煙不住的點頭,嘴裏說:“是啊,是啊,我在這村是名聲好,這一回倒不如你啦。”崔氏說:“你的口碑好,還不是我在背地裏吹得好啊,嘿嘿。才元月又裝上一袋煙,點上火抽了一口又說:“得了,得了。”才元月沉默了良久。崔氏拾起孩子破的衣服,引上線給孩子補衣服,許久都沒有說話。才元月克了袋煙,又要裝,崔氏抬頭看了一眼,生氣地說:“你就知道吃煙,你吃、吃、吃,你說想給兒子說媳婦不是不對,那也是正經八百的事,快想想辦法啊。”才元月又克了袋煙說:“我這不正在發愁呢嘛。”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想要給兒子找媳婦,首先就要蓋房子,要不然找了媳婦他們在哪結婚,也沒個地方住,人家媳婦誰願意嫁過來?總不能結婚以後跟小叔子一起吧。所以說我想先蓋房子,不管是大小,好壞總有個地方住啊。”崔氏笑著說:“這就對了。”她想了想又接著說:“在哪蓋啊?”元月說:“我看在這後邊不遠有個小包包,雖然地方不算大,但蓋個房子還可以,把那裏平平,平出來的石頭蓋個房子應該夠了,即便不夠再上別的地方揀點。至於木料用的不會很多,四處找找差不多。”崔氏接著他的話說:“那你得找上族長和不錯的親戚朋友說說你的想法,順便叫他們都幫著出工蓋,另外再找幾個木匠來幫忙。”才元月心中有了譜接著說:“隻要是有了房子,兒子說媳婦的事,上門提親不愁沒人來,這就叫有了梧桐樹,就能招來金鳳凰。”崔氏反駁說:“沒有梧桐樹,就招不來金鳳凰啊!”“才元月看她急忙說:“不管怎麼樣,咱現在是有梧桐樹,金鳳凰肯定能招來。”這時才元月不知是因為想出了辦法,還是老伴隨和的好,高興地抱著老伴的頭猛地親了一口。崔氏急忙抬手去推,說著:“老不帶彩的,叫孩子看見咋辦?”才元月特別開心的笑著說:“孩子都出去玩了,不在家。”崔氏說:“有了辦法趕緊去找人吧。”才元月接了一句:“遵命,夫人。”
才元月出了門,這時崔氏也下了地,開始燒水,準備茶具。過了半個多小時,族長和一些親戚朋友都來了。族長說:“元月今天找咱們來,主要是有個事想請大家幫忙。他家孩子多家裏也住不下,特別是老大也都那麼大了,眼看就好找婆娘了,雖然現在他是四間小屋,可早晚也得蓋房,出去蓋個哪怕是小點也行。”崔氏和才元月這時插了一句“大叔,兄弟們吃袋煙,喝點水。”族長接著說:“你們吃著、喝著,我接著說,這回請大家來就是請大家幫忙蓋房子,就在後麵小山包上,不是個山就是個小高包,把它平整一下,平出來的石頭砌牆,如果石頭不夠用的話,再到四處揀點。木料問題,崔木匠就先用你家的,合理作價。還有房子上麵的氈草,元月你家的麥稈就別燒火了,留著氈房用吧。”
崔木匠說:“木料的問題我解決,元月大哥你就放心吧。”才元月接著說:“木料該算多少錢就算多少,借的東西該怎麼還就怎麼還,大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