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課題研究開始到本書付梓近一年,這一年的研究工作令人記憶深刻。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經曆了重慶市發展思路的調整和完善過程,見證了重慶被中央賦予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神聖時刻,也目睹了重慶市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所取得的矚目成就,更是感受到了以產業為支撐的全市區域發展格局的巨大變化,體會著全市各區縣發展的經驗和路徑。

結合重慶“一圈兩翼”發展格局的不斷完善和成熟,本課題研究從產業發展布局的視角,分別以“一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地區”、“渝東南地區”三個經濟區域為研究載體,以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理論為支撐,圍繞全市建設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和統籌城鄉發展直轄市的宏偉目標,展開了針對各區域內區縣、園區產業發展的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以翔實的基礎資料作為提出區域產業科學布局的支撐,以科學發展的眼光和前瞻性的視角來提出獨到的產業布局思路,以務實性的態度和精神來提出發展建議,最終形成了目前的係列研究成果,以期與讀者共享。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關心和支持:

首先,在研究中,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楊慶育主任、王平副主任及規劃處、國民經濟綜合處、地區處、工業處等處室的領導和同誌們均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指導,在此致以深切的謝意。

其次,感謝有關區縣和園區對我們調研活動所給予的悉心關照和無私支持,他們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無償付出人力、物力,給予我們大量基礎資料的支持,並用他們獨到的見解為我們提供素材、開啟思路,使我們獲益良多,幫助我們順利完成本研究工作。

再次,感謝參與本研究的所有研究人員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他們在研究過程中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嚴謹求實,在任務相當繁重的情況下,犧牲了大量寶貴的休息時間,以保證了本課題研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在本人總體牽頭的情況下,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主要是席敏、蔣安玲,第二部分研究人員主要是丁瑤、餘貴玲、尹虹潘、楊儉;第三部分研究人員主要是餘貴玲、丁瑤、尹虹潘、鄒超;第四部分研究人員主要是尹虹潘、餘貴玲、周薇、郭鳴。此外,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的其他研究人員和同誌們也對本研究作了大量的輔助性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最後,對關心、支持本課題研究的專家、學者、編輯本書的同誌6們及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是你們的支持才使我們有今日的小小成就。

本書付梓之際,心情釋然複遺憾:由於研究水平及時間的限製,使我們感覺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以至使本課題研究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懇望得到各位專家、學者、實際工作者及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易小光

2007年8月10日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