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遊長城(2 / 2)

一個無精打采的聲音從林浩軒他們身邊傳來:“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八達嶺長城是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後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必經之路。”

林浩軒和韓初雨回頭望去,一位長相普通的導遊小姐正帶著十幾個人,嘩啦啦的從他們身邊走了過去,從導遊小姐的口氣和神情就知道,這是個散客團,而且又沒有什麼外國人,所以沒有什麼油水。

然而林浩軒的眼睛還是停頓了片刻,因為他見到了龍雨瑩她們,身穿白衣的龍雨瑩顯得格外耀眼,她們都正仔細的聆聽著導遊小姐,手裏拿著首華長城地圖。

“她們怎麼也來長城了?”林浩軒心裏暗想,準備上前打個招呼,卻發現她們聚精會神,於是不敢打擾。

導遊神情雖然沒有什麼興奮色彩,但出於職業的需要,還是打起精神,向大家介紹著:“好,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麵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你好,導遊,我想要問問,什麼是三台兩牆呢?”開口的正是龍雨瑩。

導遊皺了皺眉頭,絞盡腦汁,開口說:“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烽火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隻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

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複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裏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麵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稱: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龍雨瑩似乎對長城格外的有興趣,邊聽邊讓身邊的兩個女子記了下來。

“至於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導遊抹抹汗,差點就被遊客問倒了,那就丟人了。

龍雨瑩似乎還不滿足,揚起冷漠的神情,努力的帶著笑意問:“這烽火台使用就那麼簡單嗎?純粹告知敵人來犯?來敵人數多少怎麼傳報?”

導遊的汗水真的下來了,偏偏這時候所有的遊客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以前也隻是聽過烽火台就是告知敵人來犯,但正如龍雨瑩所說,怎麼傳遞來敵人數?

書到用時方恨少!導遊現在才明白這句古言的真諦,臉上漸起了為難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