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你快樂嗎——幸福要懂得經濟學(4)(3 / 3)

2006年9月國家統計局透露,今後我國將把幸福指數、社會和諧指數納為新的統計內容。

幸福指數與GDP之間的關係

多年以來,由於片麵強調GDP的高速增長,忽視了資源、人口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導致了這樣或那樣的社會問題。正如社會學家所說的那樣,人們過去對GDP過分迷信,現在,經濟發展了,但是人們的生存環境卻變差了,空氣汙染、城市噪音、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開始顯現。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某些方麵實際上有所下降,許多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夠幸福。

國家把GNH列為一項考核內容,反映了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本要求。快樂指數是近年來在全社會呼聲越來越高的名詞。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重大的民生問題困擾著我們,人口、資源和環境日益成為製約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瓶頸。通過對GNH的核定,可以糾正GDP片麵的導向功能。經濟發展不能隻理解為經濟增長,而要秉持綜合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麵取向的現代化發展理念,這種發展觀要以關注人本為核心,其衡量尺度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指數或者說是幸福指數。

幸福感的構成

按照我國一些專家對幸福指數的理解看,幸福指數測量的是人們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幸福感主要包含三方麵的內容:

1心理參照係。社會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係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式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麵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衝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趨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傷害。

2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如在奧運會賽場上,得銅牌的運動員往往比得銀牌的運動員更有幸福感。得到銀牌的人,常常會產生向上社會比較,即他會懊悔自己為什麼不再努力一點點,結果讓金牌與自己失之交臂,他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得到一枚銀牌,而是痛失了一塊金牌。相反,得到銅牌的運動員,距離金牌還有一段距離,反正也得不了第一,這個也就不必去想它了。結果就會常常產生向下社會比較,認為自己真幸運,終於得到獎牌,並且上了領獎台,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生活往往如此,得到“金牌”而又充滿幸福感的畢竟是少數,我們看到的是更多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卻始終不知道滿足,還常常缺乏幸福感。

3個體安全感。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並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