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丈夫理財型
不過,女性都偏保守,凡事都是安全第一,她們很少會進行風險投資,而是青睞保險和儲蓄,這樣就不能得到更多的財富。另外,很多女性魄力不夠,也不能很好地做決斷,一旦遇到投資機遇,往往猶猶豫豫,與其擦肩而過。從這方麵看,大多女性不太適合風險投資。
比較而言,丈夫就比較有魄力,在做風險投資上就比女性強很多,他們的及時決斷,可以為家庭帶來更多的財富。而且,丈夫相對比較理性,花錢的時候也會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否需要,女性有時候就純粹為了逛街而逛街,不太容易做到理性消費。男性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都要比女性強,所以在做理財分析時能夠更理智。可是男性常常忽略生活中的理財細節,並沒有什麼耐心,從這一點看,不適合平時的理財。
3夫妻分別理財型
其實,完全可以夫妻分工,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來共同理財。妻子可以管理日常的花銷,負責平常的理財,而丈夫可以負責風險投資類的較大的投資理財。這樣各取所長,再將金錢彙集在一起,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更多的財富!
不過這隻是一般情況,並不排除其他的可能。如果你覺得尋找理財規劃師來為你理財,或者一方理財更有優勢,甚至有一方就是理財方麵的專家,那也未嚐不可。總之,我們做這樣的分工,都是為了你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財富,更快地過上幸福的“財富”生活!
小白領巧理財賺大錢——馬太效應
一些工薪族認為,每個月的工資不夠用,即便省吃儉用也沒剩下多少。即便理財,效果也不大,還有必要理財嗎?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隻要理財,再少的錢都可能給你帶來一份收益,而不理財則再多的錢也會有花光的時候。再者,理財中還有一種奇特的效應,叫做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各一錠銀子,並讓他們在自己遠行期間去做生意。國王回來後把三個仆人召集到一起,發現第一個仆人已經賺了十錠銀子,第二個仆人賺了五錠銀子,隻有第三個仆人因為怕虧本什麼生意也不敢做,最終還是攥著那一錠銀子。
於是,國王獎勵了第一個仆人十座城邑,獎勵了第二個仆人五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國王什麼也獎,還讓他把那錠銀子給第一個仆人。國王說:“少的就讓他更少,多的就讓他更多”。這個理論後來被經濟學家運用,命名為“馬太效應”。
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麵(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因此隻要你肯理財,時間久了,也就積累了更多的財富,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機會收獲成功。
光成和青楠是同一個公司的職工,他們每月的收入都是2000元,光成剛開始每個月從工資中扣除400元存在銀行做儲蓄,經過三年,積累了近15000元。然後,他將其中的5000元分別存在銀行和買了意外保險,再將剩下的10000元投資了股市。起初,股票上的投資有賠有賺,但經過兩年多的時間,1萬元變成了4萬多元,再加上後麵兩年再投入的資本所掙得的錢以及存在銀行裏的錢,他的個人資產差不多達到了七八萬。
而青楠則把錢全都存在了銀行,五年下來扣除利息稅,再加上通貨膨脹,他的錢居然呈現了負增長。也就是說如果他和光成一樣,每月存400元,那五年後,他的存款也不過是25000千元,再扣除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假定為0.03%)7.5元,則剩下2499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