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外彙風險管理(3)(1 / 2)

運用借款法防範風險是有成本的。因為借款要支付利息。如果利息的支出小於彙率波動所造成的損失,仍可起到保值和避免風險的作用。

另外,運用借款法可以改變外彙風險的時間結構,從而減緩風險的程度。如果借款不換成本幣,則隻消除了時間風險,但仍存在著價值風險。

7.投資法

投資法,是指具有遠期外彙支出的企業,通過將一筆資金投放於某一市場,一定時期後連同利息收回這筆資金,從而使這筆資金增值,以改變時間結構而防止外彙風險的方法。因為對企業來說,投資意味著現時有一筆資金流出,而未來有一筆反向的該筆資金外加利息流入。運用投資法資金投放的典型市場為短期貨幣市場,投資對象為規定到期日的銀行定期存款、存單、銀行承兌票據及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等。

例20-8某公司在6個月後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付貨款,該公司可將一筆同等金額的美元(期限為6個月)投資於貨幣市場,使未來的外彙風險轉至現時,從而避免了外彙風險,投資法與借款法雖然相似,都能改變外彙風險的時間結構。而兩者的區別是,投資法是將未來的支付轉移到現在,借款法則是將未來的收入轉移到現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些防止外彙風險的方法是在風險已經存在後采取的,一些是在風險發生前采取的。此外,防止外彙風險的方法與技術有些隻可消除時間風險,有些隻可消除價值風險,有些則二者均可消除。隻有即期合同法、遠期合同法、期貨合同法、期權合同法、掉期合同法等能夠獨立地運用於外彙保值;提前收付和拖延收付法、借款法、投資法必須同即期外彙交易相結合才能全部消除外彙風險,達到外彙保值的目的。現將各種防範外彙風險的方法摘要列表如下,以便掌握與區分。

20.2.4綜合避險法

前麵介紹的某些簡單避險法,有的隻能消除時間風險,不能消除價值風險;有的則恰恰相反,因而無法完全消除外彙風險。隻有將這些簡單避險法相互配合,綜合利用,才能形成綜合的避險方法,以達到完全消除時間風險和價值風險的目的。綜合避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法。

1.BSI法

BSI法即借款(Borrow)-即期合同(Spot)-投資(Invest)法。

(1)BSI法在應收外彙賬款中的具體運用

在企業有應收外彙賬款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外彙風險,先借入與應收賬款貨幣相同、金額相等的外彙,將外彙風險的時間結構轉移至現在辦彙日。借款後時間風險消除,但價值風險仍然存在,此風險則可通過即期外彙合同法予以消除,也就是將借入的外幣賣出換回本幣。這樣,外幣和本幣的價值波動風險也被消除。消除風險雖然有一定費用支出,但若把換回的本幣進行投資,得到一定的投資回報(利息或利潤),則可抵衝一定的費用支出。這實際上是將借款法、即期合同法與投資法三種簡單避險法進行綜合運用。

例20-9日本某公司在60天後有一筆1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為了預防美元貶值的外彙風險,日本公司可向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的100萬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限為60天,從而改變外彙風險的時間結構。日本公司借到這筆貸款後,立即按即期彙率USD1=jPY100,賣出100萬美元,買入1億日元。隨之日本公司又將1億日元投資於日本貨幣市場(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為60天。60天後,日本公司把100萬美元應收賬款還給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彙風險。

從中可以看出,在采取防險措施的當天(辦彙日,t0),通過借款、即期外彙交易和投資3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外幣與本幣的流出與流入都相互抵消了。60天後(t60),日本公司收到的外幣賬款,正好用來償還其從銀行的借款,剩下的是一筆本幣的流入,外彙風險全部消除。

(2)BSI在應付外彙賬款中的具體運用

當企業有應付外彙賬款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外彙風險,首先借入本幣,再向銀行購買外彙,接著將買入的現彙投放於國際貨幣市場,期限與應付外彙賬款日相等。最後隻剩下一筆本幣的支出。

例20-10日本某公司從美國進口100萬美元的商品,支付條件為60天遠期信用證。該公司為防止60天後美元彙率上漲,首先從日本銀行借入本幣,期限為60天。然後與該行或其他日本銀行簽訂即期外彙購買合約,以借入的本幣日元購買100萬美元。緊接著將剛買入的美元投放到歐洲市場或美國貨幣市場,投放的期限也為60天。60天後,即該公司的應付美元賬款到期時,恰好其美元的投資期屆滿,以收回的美元償付其對美國出口商的美元債務。最後僅剩下一筆本幣的支出,消除了全部的外彙風險。